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进入小暑。小暑与小寒相对。小暑不仅仅是标志炎热程度的节气,在一个“暑”字中,完整而全息性地浓缩着修身求真的内文明信息。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唐代诗人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描述了小暑节气“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的独特气候和物候特征。温风扑面、夏雨阵阵、雷鸣隆隆,鹰与鹯感受阴气而振翅习飞、蟋蟀则应肃杀之势出穴而斗。
中国的传统文化身法自然,博大精深而大道至简,是养生以修身的文化,是首先把自己治理好再去教育别人的一种文化,所谓内文明而外柔顺。
欲修身,必要先养生,养生为身之根本;修身强调精神内观增进身体健康,亦是养心。都说暑天宜养心。正合养生之道。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乃养生最好契机。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需夏养”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调理虚性,寒性问题。
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这个时期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用黄鳝滋补更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养生
第
一
式
中草药泡脚,保阳祛寒湿
第二式
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通过中草药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而且还可以预防风湿和感冒等。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热风”袭人,小暑初开。历来文人都把“暑”片面理解为“热”,连各类辞典中也都一面倒的解暑为热,其实两者在真意上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离开修身而只在治事中解析‘暑’,以热替代式解释暑,那么就无法令人信服古人为何要造‘暑’字文用于炎热的夏天中,为何要以小暑、大暑为节气来确定形名,而不直接去用这个‘热’字。……
“热”,只是夏季外在物相表现和人类五官感知的知觉,要想厘清“暑”的本义,只有返回修身的内文明中,才能真正破解古代圣悊用“暑”不用“热”的真正奥秘。
《大雅》里面保留着“暑”的文化定位,即“温隆虫虫”;这个“温”,应当是指春温夏热之“温”;“隆”,则是指夏季金而多雷雨;“虫”,甲骨文表意就是精虫,指生命产生的最基础物质。……
中国文言文的文(书),具备着内文明的本义。第一阶段的文言文主要是象形表意于内文明,供慧识哲学文化教育所用。第二阶段的智识哲学文化,就已经开始掺杂进意识哲学文化片面治事的特征,对社会进行错误的导引,丢失了修身内治的髓核。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个修身的文化,“内观其身亦洞明”,突破体表的有为而治的束缚,在“内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天人合一。内文明而外柔顺,顺乎自然之道。修身之根本在养生之道。养生而养心,才能关照到“内文明”。
足道自然,大道至简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观念,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人体之阳气亦随之愈升愈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
此时用温热水泡脚能疏通经络,扶助阳气,温里祛寒,从而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目的,还能达到“治未病”的养生效果。
治未病
第
三
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天人合一、天然养生之道。欲修身,先养生,体会先人行之有效的方法。你必有所获。
这是中国人的造化和福分,也是长期修炼的结果,非一日一时之功。然而有一款产品,化育自然,物尽其利,集草木之精华,糅合传统中草药配方与先进植物粉碎技术,秉承同仁堂精益求精的精神,精心加工并结合人体的不同体质研制而成的北京同仁堂牌足道六型产品,帮助身体亚健康问题。
足部穴位通连五脏六腑,泡脚能帮助经络疏通,夏季中草药泡脚,冬病夏养,效果更佳。
泡脚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之一,或许你不知道,或许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在这个小暑时节,夏日炎炎,正是充实自己的时候,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请都从脚开始吧:传统文化,始于足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