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势

厂商 :慧邦国际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北京
  • 主营产品:
联系电话 :15801334918
商品详细描述

解读|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12问!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慧邦国际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由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专家团队,专注于广大中小企业所需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运行维护风险防范、企业高新收入专项审计、企业研发投入专项审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著作权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人才定制”等一体的集成服务商,至今以服务1600多家高新企业,帮助客户获得国家扶持资金8000多万元!


8.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哪些内容?如公司有多个研发项目,如何计算?        

根据《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7〕40号)规定: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保险费。40号公告在财税〔2015〕119号列举的其他费用基础上,明确其他相关费用还包括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保险费,以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开展研发活动。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明确,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项研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在计算每个项目其他相关费用的限额时应当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他相关费用限额=《通知》一条一项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中的第1项至第5项的费用之和×10%/(1-10%)。

       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小于限额时,按实际发生数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大于限额时,按限额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

       例7:某企业2016年进行了二项研发活动甲和乙,甲项目第1项至第5项的费用之和9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6万元,乙项目第1项至第5项的费用之和9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4万元,假设研发活动均符合加计扣除相关规定。甲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90×10%/(1-10%)=10万元,小于实际发生数16万元,则甲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100万元。乙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90×10%/(1-10%)=10万元,大于实际发生数4万元,则乙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94万元。

       该企业2016年可以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为97万元[(100+94)×50%=97万元。9. 直接冲减研发费用的政府补助如何计算加计扣除?        根据《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7〕40号)规定: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时采用直接冲减研发费用方法且税务处理时未将其确认为应税收入的,应按冲减后的余额计算加计扣除金额。

       例8:甲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成本费用扣减。2017年收到政府补助300万元,当年用于研究开发某项目,研究阶段发生支出500万元,并结转管理费用,扣减后研发支出200万元。

若甲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应税收入,同时调增研发费用支出,则当年加计扣除的基数为500万元,加计扣除额为250万元。

      若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将收到的政府补助300万元作为不征税收入,则当年加计扣除的基数为200万元,加计扣除额为100万元。10. 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是否可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根据《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7〕40号)规定: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谈研发加计扣除那点事

慧邦国际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由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专家团队,专注于广大中小企业所需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运行维护风险防范、企业高新收入专项审计、企业研发投入专项审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著作权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人才定制”等一体的集成服务商,至今以服务1600多家高新企业,帮助客户获得国家扶持资金8000多万元!


上市公司财务经理马婷老师和大家聊一聊研发加计扣除的那点事,她着重指出了极易犯错的四个雷区,希望大家通过马老师的精彩讲解学习到研发加计扣除的精髓,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当中灵活运用。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目前较为热门的税收政策,很多企业都想搭上这趟税收优惠的顺风车,可以说有条件的在享受,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享受。那么,作为财务人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势,你究竟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了解多少呢?是否清楚盲目享受后会带来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那点事。

我们以某一线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M为例,给大家逐一排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享受过程中的高危雷区,你踩到了吗?

一号雷区:虚列人工费用

M公司在研发支出二级明细科目直接人工下列支了数百万的人工费用,而实际该企业当年的研发项目小组仅需十几人 。税务稽查人员要求调取项目组人员名单、员工花名册以及在职人员的劳动合同。果不其然,其中不乏公司领导和销售人员、采购人员。这些人员并不是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尤其是公司领导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好处,薪水明显高于普通研发人员。如此操作,无疑会增大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根据《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规定,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保险、失业保险、工商保险、生育保险,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准予加计扣除。显然,文件规定必须是“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这也是很多企业容易犯糊涂的地方。

二号雷区:误将福利津贴费用列支为人工费用

在查看直接人工明细时,稽查人员发现M公司将高温补贴,交通补助,话费补贴等费用计入工资表,因此堂而皇之的将这部分福利补贴作为工资计入直接人工,虽然金额不太,但仍然属于违规操作。

根据119号文件规定,人工费用中可以加计扣除的项目包括:工资薪金、五险一金以及外聘人员的劳务费用。请注意,补助津贴类并不在列举的范围内,因此不可以加计扣除。




慧邦股份欢迎您的到来,赶快拨打电话联系我们吧~~~


慧邦国际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由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专家团队,专注于广大中小企业所需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运行维护风险防范、企业高新收入专项审计、企业研发投入专项审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著作权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人才定制”等一体的集成服务商,至今以服务1600多家高新企业,帮助客户获得国家扶持资金8000多万元!


(一)政策沿革

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最初仅限于国有、集体工业企业(1996年-2002年)

我国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起始于1996年。当年,税务总局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联合下发了《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就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问题进行了明确:国有、集体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随后,《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对相关政策执行口径进行了细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主体逐步扩大(2003年-2007年)

2003年,为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鼓励各类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财税〔2003〕244号),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主体从 “国有、集体工业企业” 扩大到“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2006年,《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进一步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主体进行扩围,在工业企业基础上,扩大到“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以及为贯彻落实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各项要求,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制度被取消。2004年,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明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由纳税人自主申报扣除。



慧邦资讯(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由慧邦国际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慧邦国际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www.005288.com.cn)为客户提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业务,公司拥有“慧邦”等品牌。专注于咨询、调研等行业,在北京 海淀区 有较高知名度。欢迎来电垂询,联系人:刘经理。

标签: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