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广州市丽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主营产品:
- 足灸仪
- 艾灸仪
- 坐灸仪
内蒙古供应艾绒坐熏坐灸仪/坐灸仪功效/坐灸仪批发/坐灸仪价格
全家老少”灸艾”它---艾灸养生“艾”护健康 ”灸”葆青春!
《黄帝内经》说“针所不及,炙之所宜”,《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不到,必须炙之”。
不少的朋友会认为艾灸就是把艾草点燃熏一熏,烤一烤,感觉热乎乎的,其实不然,做过艾灸的朋友都很有体会的知道艾灸时我们会出现不同的灸感,今天安心艾灸馆与您共享下艾灸的小知识:
1、 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2、 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位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感觉
3、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的感觉
4、 近部不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者稍稍微热,而远部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5、表面不热或者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6、施灸部位或者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灶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病症随之缓解,这些都是灸感。灸感的强弱一般说明了经络堵塞的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经络通畅,灸疗的效果立竿见影,见效快,不过没有灸感也不是说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时间开淤散阻,作用会慢一点。艾灸是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这是非常好的灸感,这说明艾灸的纯阳之气沿着经络传导了,每个艾灸患者体质不同,因此艾灸时出现的反应也应有所不同,对艾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大家可以参考对照如下情况:
1、艾灸时出汗,发热,提示我们体内有湿热症
2、艾灸时四肢出现麻痹,痛,提示我们有瘀滞寒症
3、艾灸后感觉头眩脑胀,预示肝火旺
4、艾灸后皮肤感觉微痒,疲乏无力,说明气血两虚,远期亏损严重
5、艾灸后出现大汗或者晚上盗汗,手脚胀,某部位出现湿疹,属于体内湿重阳虚(属于排毒现象)
6、艾灸后出现腹胀上下通气,说明身体上虚下寒,应及时排出脏腑阴浊之气,七七之后身清气爽
7、艾灸后如皮肤无热感,说明寒痹严重,灸后穴位出现水肿,湿重,水分运化失调
8、艾灸后体内阳气启动,自动循经而行,推动气血,如在足颈上有发酸、麻痹,震颤发抖,此乃将中风之先兆
9、艾灸时或者后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或者半身发冷,这是排风寒的反应
10、艾灸时或者后烦躁易怒,伴有打嗝,排气等反应,这都是郁气外排的反应
艾灸后在穴位或者经络脏腑出现不同症状的反应,说明此人脏腑相应部位有病灶,在灸疗期间出现的每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此时应坚持施灸,才能更加有效。
【美容】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棒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
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可替代了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保健】
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椎间盘膨出,咳喘,面瘫,痛经,少年近视等症。
【养生】
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灸及虚寒证患者首选的自我养生方法。
【祛病】
1、感冒
灸法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
每日l~2次;
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或足三里,有预防作用。
2、咳嗽
灸法可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膏肓、天突、风门、云门、膻中、太渊、丰隆等。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
隔7日。
3、哮喘
灸法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平喘降逆。取背俞和任脉、督脉、阳明经腧穴,如肺俞、定喘、天突、风门、气海、脾俞、。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等。每日1次,5~
7次为1个疗程。
4、中风
灸法可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开窍熄风,调畅气血;或散风祛邪,通经活络。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少阴经腧穴,如百会、太冲、神阙、关元、气海、人中、风池、足三里、丰隆等。
预防中风,用艾炷瘢痕灸,取足三里或绝骨;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涌泉。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胃痛
灸法可调中和胃,理气消食。取任脉、足阳明经、背俞穴,如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门、胃俞、脾俞、商丘等。每日用温针法,或轻刺激,针后再配合药艾条灸。
6、腹痛
灸法可温中健脾,消食化滞。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经穴,如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脾俞、胃俞等。
7、腰痛
灸治可祛寒通经活络。取足太阳、督脉经穴,如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人中、命门、志室、太溪等。
8、痛经
灸治可温经散寒,调补冲任。选任脉、督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如内庭、中极、归来、气海、血海、次谬、水道、三阴交、地机等。艾条灸,每穴10~20分钟。
9、泄泻
灸治可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消食导滞及温补脾胃。取俞募穴、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章门、肾俞、大横、神阙等。
10、阳痿
灸治可温补肾阳。取任脉、督脉和太阳经穴,如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然谷等。
11、颈椎
综合征灸治可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多取督脉及病变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风池、肩髃、尺泽、大杼、后溪等。
12、坐骨神经痛
灸治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利湿。取足三阴经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压痛点)、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3、痔疮
灸治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取督脉、足太阳和手阳明经腧穴,如长强、命门、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开1寸一多灸)、承山等。
14、瘰疬
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取病变局部和少阳、阳明经腧穴,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临泣、手三里、天牖、百劳等。以上各穴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
15、湿疹
灸治可清热利湿,养血祛风。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膈俞、血海、百虫窝等。可用艾卷温和灸。
16、痹证
灸治可祛风利湿散寒,泄热通经,调和气血。取病变相应经脉腧穴。如曲池、阳陵泉、腰阳关、环跳、大椎、风市、昆仑、肩髃、阳池、外关、悬钟、犊鼻、足三里、解溪等。
17、牙痛
灸治可疏风清热,益阴降火。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承浆、颊车、内庭、列缺、鱼际、太溪、阴谷、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较显。
以上为一些病痛注解,仅供参考。
【保修】
本公司销售的仪器,一年内免费保修,产品终身维护服务。在您签收后24小时内发现有质量问题并联系卖家,要求退换货的,卖家承担来去费用。7天内有质量问题买家承担单程发货费用(以防因买家操作不当引起,却故意说是产品有问题,请各位买家见谅。)。七天后,有品质问题,本店只负责免费维修费用;一年后,有品质问题。收取成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