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材料试验机

厂商 :佳宇试验机有限公司

河北 沧州
  • 主营产品:
  • 试验机
  • 万能材料试验机
  • 拉力机
联系电话 :15133775414
商品详细描述

第一章 概述

1.1 功能概述

该测控软件适用于电液伺服试验机对各种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各种试验。该软件可用于WinXPWin7等多种操作系统,可根据《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自动数据分析,也可以人机交互,进行手动分析。该测控软件自主研发,可以根据用户反馈信息不断进行完善、升级。

1.2 主要功能

该测控软件用于电液伺服试验机进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的试验,按照相应标准完成实时测量与显示、数据处理、结果输出等各种功能。

主要功能、特点描述总结如下:

(1)  实时测量与显示试验力及峰值、位移、变形等各信号;

(2)  实现了力-变形,力-位移等多种试验曲线的实时屏幕显示,可随时切换观察,曲线的放大与缩小非常方便;

(3)  具备试验参数的计算机存储、设定等功能,调零、标定等操作都从软件上进行,各参数可方便的进行存储;

(4)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数据。处理方法满足应用广泛的《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要求,可自动计算弹性模量、屈服强度、规定非比例伸长Rp0.2、断面收缩率等各种性能参数,也可人工干预分析过程,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5)  可自动记录、保存试验全过程的数据曲线;

(6)  实现了试验力和变形的数字调零、自动标定,方便了操作,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

(7)  数据采用数据库管理方式,自动保存试验数据和曲线至数据库,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便于用户查询和管理;

(8)  多种报表输出方式,功能强大的报表编辑功能,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编制出任何格式的试验报告;

(9)  开放的试验标准接口,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添加试验标准;

(10)            具备过载保护自动停机功能,并可以自动判断试样断裂,自动停机;

(11)          包含多种闭环控制方式,用户可以使用“程序编辑器”灵活定制特定的控制程序。

?        根据用户要求不同,上述功能会有增减或调整改变。

1.3 软硬件要求

?        各品牌PC机、笔记本,SVGA彩色显示器(推荐使用1280*768显示分辨率),鼠标。

?         各种打印机。

?        操作系统为WindowsXP/Win7/Win8/Win10操作系统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

 

 

 

 


第二章 安装与卸载

2.1 软件安装

点击【安装程序.exe】,安装完相关运行环境后自动打开安装窗口,如下图所示:


根据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软件默认安装在D:\program files\路径下。

2.2 启动程序

用鼠标点击【开始->程序->电液伺服试验机测控系统.exe】,或直接双击桌面上的【WAW电液伺服试验机测控系统.exe】图标,即可启动系统程序。

2.3 退出

用鼠标点击主窗口菜单中的【退出】,程序会提示是否退出,选择即可退出系统。

2.4 卸载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添加/删除程序”,在程序列表中选择“WAW电液伺服试验机测控系统”,然后选择“卸载”,即可安全、快速地删除,或者用鼠标点击Windows【开始->程序-> 电液伺服试验机测控系统.exe ->卸载电液伺服试验机测控系统.exe】,可以直接卸载系统软件。

 

 

 


第三章 操作使用指南

3.1 主窗口

主窗口(如图1)是程序的控制中心,负责管理各个功能窗口,进行试验、数据处理、程控编辑都在这个界面里。它包括主菜单数字显示面板、曲线显示面板、数据处理面板监控面板五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3.2 主菜单

3.2.1 系统

(1)  通信设置:设置计算机和控制器的通信连接,设置完IP后,可以点击测试连接;

(2)  选择通道:分别选择力、变形、位移等传感器的连接通道;

(3)  选择力传感器:可以匹配4个力传感器,并分别设置量程;

(4)  选择引伸计:可以匹配4个引伸计,并分别设置量程;

(5)  试验回放:

(6)  退出:退出系统软件。

3.2.2 设置

(1)  系统参数:设置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分析参数、曲线采集周期、过载保护启用、分析结果显示等:

?        “系统”页

l        【自动提示摘除引伸计】:设置是否自动提示摘除引伸计,一般要选中此项。它有三个字选项,可以任意选择组合,只要有一个达到条件,就弹出自动提示摘除引伸计窗口;

(1)    当变形达到  mm时,选中此项则当引伸计变形达到设置数值时,就弹出自动提示摘除引伸计窗口;

(2)    当力值达到  kN时,选中此项则当力值达到设置数值时,就弹出自动提示摘除引伸计窗口;

(3)    自动计算出Rp点后,选中此项则当软件计算出Rp值时,就弹出自动提示摘除引伸计窗口。

l        【破型判断->力值下降  kN】:设定破型判断条件,当力值从峰值下降设定力值时认为完成试验;

l        【破型判断->力值下降超过峰值的  %】设定破型判断条件,当力值从峰值下降设定的百分率时认为完成试验;

l        【试验结束自动移到下一个试样】:当数据板中打开了一批试样记录后,试验结束后,系统自动切换到下一条记录;

l        【试验结束自动弹出分析界面】:试验结束后自动弹出数据分析处理面板;

?        “分析”页

l        【规定塑性点计算】:提供三种方法计算规定塑性变形点,图解法、逐点逼近法和滞后环法,并设置两个规定塑性变形点和规定总延伸点;

l        【选取弹性段标志点】:

计算Rp开始力值点,设定开始点,避免出现计算错误。该值的设定需要根据经验预先判断试样的屈服力,只要设定该值在屈服力以下即可;

选取弹性段的P1P2,这两个点的选择可以影响试样的弹性模量和规定非比例延伸的计算数值;

l        【力值超过 kN时,开始计算屈服点】:达到设定值时开始计算屈服点,避免计算错误;

l        【自动计算最大力总延伸率Agt】:设置是否由系统根据位移来自动计算Agt,若系统没有安装编码器,可以取消本项设置,用手动来计算Agt

l        【摘除引伸计后,使用位移量替代变形,使曲线完整】:系统自动检测引伸计,如果没有安装引伸计,系统将自动选择光电编码器的位移量进行数据分析;

l        【屈服不明显时,使用Rp值代替下屈服】:当试样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时,软件自动使用规定非比例点代替下屈服点;

?        “曲线”页

l        【曲线采集周期】:设置试验采样点的采样周期。缺省设置为200ms。“曲线采集周期”不应设置的过小,否则会记录过多不必要的重复点,而且占用很多系统资源;

l        【计算出Rp后转向】:设置摘下引伸计后自动转向指定的曲线。

?         “保护”页

l        【过载保护】:当试验力超过设定值或超过量程时,系统将自动进入过载保护,切断试验机电源,以保证试验机和试验人员的安全。

?        “控制”页

l        【驱动方式】:选择自动还是手动控制方式;

l        【破型后复位到零点】:本次试验结束后,是否将活塞复位到零点,这个功能可以连续试验中使用。

l        【速度档位】:设置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档位数量和档位值。

(2)  启动界面:设置用户自定义启动界面,如图:

l        【背景图片路径】:指定要显示的背景图片;

(3)  用户管理:如图:

(4)  试验标准:选择要使用的试验标准,试验标准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定制。

(5)  分辨率:可以根据显示器屏幕的分辨率,分别设定软件的分辨率,提供了三种分辨率1024×7681280×7681366×768

3.2.3 标定

(1)  力传感器标定:用更高一级的试验机或者测力环标定传感器,首先选定标定点数,系统默认是3个标定点,第一个点默认为零点,然后设定其他标定点,当测力环的示值达到设定标定点时,按下【标定】键,自动切换到下一个标定点,当所有标定点都标定完成后,按下【确定】键保存标定值,如图:

如果有某个标定点超差,可以单独标定该点,而不会对其他点产生任何影响。

(2)  引伸计标定:标定方法与力传感器标定一样,不在赘述。

(3)  编码器标定:标定光电编码器,在标定之前首先点击【清零】按键,将编码计数清零,然后设定标定点,拉动光电编码器到设定标定点单击【标定】按键,标定完成。

(4)  控制参数整定:设定电机的速度控制参数以及力、变形控制PID参数,这部分参数整定非常重要,如果设置的不对,试验机就不能正常的控制,控制参数整定方法详见3.4.7 控制参数

(5)  手控盒:设置按键的控制速度和按键定义。

(6)  导出config文件:将已经标定好的配置文件导出到备份文件夹,当重新安装软件时可以导入备份文件,避免重新标定;

(7)  导入config文件:从一个备份好的ini文件将标定好的标定数据导入到系统中。

3.2.4 工具

(1)  报表编辑器:用户可以使用报表编辑器新建、编辑自定义报表,使用方法详见3.4.4报表编辑器

(2)  整理数据库:实现试验数据的备份、导出和导入,详见3.4.5 数据库

(3)  试验标准生成器:编制或修改试验分析标准,详见3.4.6 试验标准生成器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