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泰安高新区金华欣苗木园艺场
山东 泰安- 主营产品:
- 西府海棠 紫叶李法桐
- 榆叶梅 龙珠碧桃侧柏
- 梨树苗 草莓苗 冬青
联系电话 :13287641198
商品详细描述
第一节、草莓病害及防治
1、草莓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特点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白粉病是草莓常发生的病害,在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由于温度条件比较适合该病的发生,空气湿度又比较高,故比露地栽培发生严重。白粉病主要危害叶、果实、果梗,叶柄和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势的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若果实感染此病,果面将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单囊壳属Sphaerotheca? maxularis(Wallr.ex Fr)Jacz.f.sp.fragariae? peries。
⑵、发病规律: 真菌生长后期,形成黑褐色子实体越冬,也可在植株上以菌丝体形式越冬。病菌侵染适温15~25℃,其病原菌孢子活动的适温为20℃,属于低温性病菌,低于5℃和高于35℃均不能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晴天午后大量孢子飞散传播。该病尤其在温室内发病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
⑶、防治方法: ①采用抗病品种,如章姬、红颊、宝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对白粉病抗性较强。②冬季清园,烧毁病叶。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和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及时排水。③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在发病中心及周围重点喷99%敌死虫乳油300倍液、50%翠贝可湿性细粒剂5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倍液、0.28%农丰灵水剂300倍液、40%使百克乳油800倍液,也可用硫磺薰蒸器薰蒸每周一次,连续使用。露地栽培防治时期可大致掌握在开花前的匍匐茎发生期,保护地栽培在花期前后。
2、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特点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灰霉病是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草莓最重要的一种病害。分布广、发生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该 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花瓣、萼片、果梗、叶片及叶柄也可发生。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产生油浸状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变软,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在未成熟的果实上产生淡褐色干枯病斑,而后病果呈干腐状。花、叶、茎受害后,患处呈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湿度高时病部也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霉菌Botrytiscinerea Person。
⑵、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灰霉菌。在气温20℃左右的高湿条件下,该 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传播、蔓延。阴雨连绵、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畦面覆盖稻草、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条件下,容易导致灰霉病的严重发生。
⑶、防治方法: 不同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欧美系品种属硬果型,抗病性较强,而日本系列属软果型 品种较易感受病。①合理密植,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防止茎叶过于茂盛,影响通风透光条件。②及时清除老叶、枯叶、病叶和病果,并将其销毁深埋,减少传播。③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地块种植,对保护地栽培要采用高畦,结合地膜覆盖,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并经常通风。???? ④化学防治。药剂防治要以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在草莓第一花序有20%以上开花,第二花序刚开花时。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一薰灵烟薰剂,每标准大棚(0.3亩)用3枚薰蒸均可进行防治。一般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交替用药效果更佳。
3、草莓炭疽病的危害和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和育苗期,定植后生长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和果实也可感染。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呈纺锤形或椭园形,直径3~7毫米,后病斑变为黑色,或中央褐色、边缘红棕色。叶片、匍匐茎上的病斑相对规则整齐,很易识别。匍匐茎和叶柄的病斑可扩展成为环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鲑肉色胶状物,即发生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苗整株萎蔫,初期1~2片展开幼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仍能恢复,但几天后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此时若切断根冠部,可见横切面上自外向内发生褐变,但维管束未变色。 病原菌为半知菌门,毛盘孢属的草莓炭病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 rooks。
⑵、发病规律: 病菌在发病的茎叶上越冬,主要由雨水等传播。 发病适温为28~32℃,属高温型。发病盛期多在7~10月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母株匍匐茎抽生和育苗及假植育苗期。尤其是草莓连作地发病较重,给生产上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等,丽红、女峰、春香、章姬等易感病。
⑶、防治方法: 对该病用药剂防治很困难,预防是主要的措施。①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丰香、宝交早生等。②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③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进行曲销毁。④药剂防治:可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新太生(大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2.5%丰收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3~5次,在匍匐茎抽发前喷洒最好。
4、草莓黄萎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该病在草莓产地广泛发生,尤其是与茄子、土豆、棉花轮作的地区病情更为严重,草莓开花结果期为黄萎病的多发期。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条形长斑,植株生长不良,逐渐矮化,外围老叶叶缘和叶脉变为褐色;新生长出的幼叶表现畸形,有的小叶明显变小,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根系变褐色腐烂。病原属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真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dt? Berthold和Vertcillium? dahliae? Klrmahn。
⑵、发病规律:该 病属于土壤真菌性病害,借土壤传播,病菌自根部侵入植株。当土壤温度在20℃以上时易发病,28℃以上高温病菌繁殖受阻,温度越高寄主发病越重。病菌可以在土壤中以厚垣孢子的形式长期生存。除病株传染外,土壤、水源、农具都可带菌传染,在我地丰香受害最重。
⑶防治方法: ①避免草莓与茄子、土豆、棉花等作物轮作,因为同属一种病菌可危害多种作物,同时尽量避免草莓连作。②采用抗病性品种,如我地的章姬等品种。③药剂防治:在草莓种植前后用0.2%苯菌灵滴灌土壤,当年和第二年都有明显效果;对发病地可用80%氯化苦制剂进行土壤消毒,再育苗和定植;发病初期也可用10%多抗灵水剂80倍液浇灌防治。
5、草莓青枯病的发生和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该病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发病初期,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开始2~3天只中午萎蔫,夜间和雨天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逐渐枯萎死亡。把病苗由根茎部切断检查,导管变成褐色,挤一下有乳白色液渗出。严重地根变色腐烂。病原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的杆状细菌Pseudomnas? solanacearum E.F.Smith。
⑵、发病规律: 青枯病一般在苗畦上发生最多。病原菌属广谱性,与茄子、蕃茄的青枯病是同一病菌,是借土壤和水传播。该菌具潜伏侵染特性,能在土壤中生活繁殖,腐生能力强,病菌喜高温,发育温度10-40℃,最适温度35℃,最适pH值6.6,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该菌能长期生存于土壤,常从根部伤口侵入植株。
⑶、防治方法:① 避免在连作地育苗,谨防与茄子、辣椒、土豆地重茬。②土地可用氯化苦进行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注意适时排灌,防止土壤过干过湿。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浇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6、草莓芽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规律及病原: 芽枯病主要侵染花蕾、芽、新生叶及成龄 叶、果柄、短缩茎均可感病。受害后的花蕾、芽和新叶逐渐枯萎,呈灰褐色;叶正面颜色深于背面,且脆易碎,呈不规则卷曲;高温时上面产生小黑点。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Pellicuria? filamentosa。
⑵、发病规律: 芽枯病发病适温22~25℃,多湿多肥的栽培条件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蔓延,是以菌丝的形态在土中生存。发生芽枯病时,也易发生灰霉病。在保护地栽培覆盖地膜后,如长期密闭,棚内高温高湿更易发生。植株种植过深、密度过大,会加重发病程度。夏季育苗季节,芽枯病也时有发生。
⑶、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避免深栽密植,搞好通风换气,防止过湿。②发现病苗及时与土一起挖出烧毁。③药剂防治可用10%多抗灵水剂300倍液、也可用50%敌菌灵乳油400倍液。
7、草莓轮纹病发生和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轮纹病主要在叶、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发病初期时面上发生紫红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园形或"V"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是该病明显特征。病部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干枯和植株死亡。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拟点属真菌Phomo-psis? (Dendrophoma)obscurans(Ell? et? EV.),Dendrophomaobscurans(Ell? et? EV.)H.W.Anderson是它的异名,分生孢子器淡褐色,球形。
⑵、发病规律: 该 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以夏秋高温季节尤为严重。降雨量过多和苗地过湿也易诱发该病。
⑶、防治方法: ①适时摘除病叶、老叶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②初发病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新灵可湿性粉剂700倍、50%康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8、草莓叶斑病(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该 病又叫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深紫红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为直径5~6mm的圆形和长圆形斑点,病斑周围呈紫褐色,中心为灰色,并伴有轮纹,呈蛇眼状,该 病从春到秋均有发生,常在多湿时或植株衰弱时发生。无性世代为Ramularia? tulasnei? (R.fragariaePeck)称杜拉柱隔孢,属半知菌亚门,柱隔孢属。有性世代为MycosPhaerella? fragariae(Tul)Lindau称草莓蛇眼小球壳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属真菌。
⑵、发病规律:该病菌属半知菌类。病菌在松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以空气传播蔓延。发病主要原因在夏秋高温季节。
⑶、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如首相、早红光、全明星等。②冬季清扫园地,烧毁腐烂病叶。及时摘除病、老叶,发病重的地块在采收后全园割叶,随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促发新叶。③药剂防治可用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80%新太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9、草莓褐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该病在初侵染处生暗紫色多角形病斑,扩大后变为灰褐色,边缘色深,后期病斑上有时具轮纹,病斑直径约5毫米。Phyllosticta? Fragaricola? Desm? et? Rob。称草莓生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⑵、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草莓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在生产上一般以5~6月发病重,美国6号品种对该病较为敏感。
⑶、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宝交早生、新明星、全明星等。②植株移栽前摘除病叶,并可用70%托布津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后取出凉干后栽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10、草莓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和病原?? 草莓叶片上发病会产生直径5~8毫米的黑色不规则的病斑,略呈轮纹状,病斑中央呈灰褐色,有蛛网状霉层,病斑外常有黄色晕圈。叶柄或葡匐茎上发病常呈褐小凹斑,当病斑围一周时,柄或茎部因病部缢缩干枯易折断,果实贴地染病较多,果实上的病斑为黑色,上有黑色灰状霉层,影响果实商品价值。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Alternaiaalternata(Fries)Keissler。
⑵、发病规律??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植株上或落地病组织上越冬。借种苗等传播,病孢子也可引起侵染发病。在高温高湿天气和田间潮湿有利于该 病的发生和蔓延。重茬地发病较严重。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如盛岗16最为感病,新明星较抗病。
⑶、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②草莓一季结束彻底清扫园地,烧毁腐烂枝叶,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老残叶和病果销毁。③药剂可用50%康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在发病初期用10%多抗霉素600倍液。
12、草莓细菌叶斑病的发生和防治
⑴、为害症状和病原??? 该病初侵染时在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角形叶斑。病斑照光呈透明状。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片,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时成一薄膜,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发病,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草莓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Xanthomonas? fragariae? Kennedy? et? King。为单孢杆菌属草莓黄单孢菌,属细菌。
⑵、发病规律?? 该病随着草莓苗木的引进而迅速传播。病原菌在种苗或土壤里及病体上越冬。在田间通过雨水及机械损伤的伤口或叶缘处水孔侵入致病。发病适温25~30℃,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人为损伤和虫伤等易发病。
⑶、防治方法?? ①通过检疫,防止病害传播蔓延。②清除枯枝病叶,减少机械损伤,及时防治虫害。③加强管理,降低土温,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湿。④药剂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第二节、草莓虫害及防治
1、草莓红蜘蛛的为害和防治
为害草莓的红蜘蛛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有二点红蜘蛛(又称二点叶螨)和仙客来红蜘蛛两种。二点红蜘蛛的寄主植物很广,有果树、蔬菜、花卉等100多种。各种寄主植物上的红蜘蛛可以相互转移为害。年发生在10代以上,世代重叠,周年为害。以雌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春产卵,孵化后开始活动为害。高温干燥是诱发红蜘蛛大量繁殖的有利条件,短时期内可造成很大损失。仙客来红蜘蛛主要为害大棚内草莓,也可为害田间草莓。
红蜘蛛在草莓叶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后现红斑,严重受害时叶片呈锈色干枯,状似火烧,植株生长受抑制,严重影响产量。红蜘蛛成虫无翅膀,靠风雨、调运种苗以及人体、工具等途径传播扩散。
防治方法: ①草莓育苗期间,红蜘蛛在植株下部老叶栖息,密度大,为害重,故随时摘除老叶和枯黄叶,将有虫、病残叶带出地烧毁,减少病虫源。②药剂防治:在草莓开花前选取用残效期长的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保护地内,一般将保温开始后作为重点防治期。
2、草莓蚜虫的为害和防治
为害草莓的蚜虫有数种,常见的有桃蚜、棉蚜等,蚜虫在植株上长年均可为害,以初夏和初秋密度最大,多在幼叶、花、心叶和叶背活动吸取汁液,受害后的叶片卷缩、扭曲变形,使草莓生育受阻。更大为害时传播草莓病毒病。
蚜虫可全年发生,但以5~6月和9~10月为害最重,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蚜虫以成虫在塑料薄膜覆盖的草莓株茎和老叶下面越冬,也可在风障作物近地面主根间越冬,或以卵在果树枝、芽上越冬,在温室内不断繁殖为害。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除去杂草。②草莓苗繁殖或假植育苗期,应加强喷药防治,减少蚜虫对病毒病传播机率。③在蚜虫发生期可用3%农不老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35%蚜螨毙乳油1000倍液等。
3、草莓地老虎的为害与防治
地老虎是磷翅目夜蛾中的一类害虫,成虫有趋光性,喜欢在近地面的背面产卵,或在杂草及蔬菜作物上产卵。幼虫食性很杂,3龄以前幼虫,栖于草莓地上部分为害。但为害不明显,3龄以上幼虫肥大、光滑、暗灰色,带有条纹或斑纹,为害较重,白天躲在离表土2~7公分以上的土层中,夜间活动取食嫩芽或嫩叶,常咬断草莓幼苗嫩茎,也吃浆果和叶片。
防治方法: ①栽前认真翻耕、整地,栽后在春夏季多次中耕、细耙,消灭表层幼虫和卵块。②清除园内外杂草,并集中烧毁,以消灭成虫和幼虫。③清晨检查园地,发现有缺叶`死苗现象,立即在苗附近控出幼虫消灭。④药剂防治:可用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地面喷洒,或大棚覆盖后用灭杀杀薰蒸剂亩用6枚薰蒸。
4、草莓蝼蛄的为害与防治
蝼蛄食性很杂,为害农作物、蔬菜和草莓幼苗。它既吃草莓的根系,也咬食浆果贴在地面一侧的果肉。严重时可吃掉果实的1/3,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蝼蛄以成虫在表土层下休眼越冬,翌年4月随着气温上升进入土地表活动,5~6月形成为害高峰。蝼蛄喜欢潮湿的环境,在有机质多和低洼地方发生严重。它也喜欢比较粘重的偏碱性土壤。
防治方法: ①利用蝼蛄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可以用黑光灯诱杀。②药剂防治:参照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5、草莓蛴螬的为害与防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科幼虫的通称。食性很杂,是草莓的重要地下害虫,常食草莓幼根或啼断草莓新茎,造成死苗,也有食害果的现象。不同种类金龟子的幼虫主要形态相似,头部为红褐色,身体为乳白色,体态弯曲呈"C"字状,有三对胸足,后一对最长,头尾较粗,中间较细。蛴螬喜欢聚集在有机质多而不干不湿的土壤中活动为害,成虫喜欢在厩肥上产卵,故施厩肥多的地块发生严重。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有假死现象,对黑光灯有强烈趋光性。
防治方法: ①草莓种植前,用50%水胺硫磷或50%辛硫磷800倍农药处理土壤和有机肥。②人工捕杀:幼虫咬食根、茎后,发现植株萎蔫在其侧挖开便可将幼虫消灭。成虫可用黑光灯、或草莓园边点火堆诱杀。③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地面喷洒,或大棚覆盖后用灭杀杀薰蒸剂,亩用6枚薰蒸。
6、草莓盲蝽的为害与防治
盲蝽种类多,有绿盲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等。各草莓产地都有为害,其中以牧草盲蝽为害最重。盲蝽食性杂,寄主多,成虫长5~6mm,颜色为古铜色,用其针式口器刺吸幼果顶部的种子汁液,破坏其内含物,阻碍种子发育形成空种子,果顶部位不发育,并有空种子密生,而形成畸形果。严重影响草莓果实质量。
防治方法: ①在秋冬和早春清除园外杂草,减少虫源。对发生严重的地块,春秋季进行人工捕杀。②春季发生成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连续2~3次,必要时在花前再喷补一次。
7、草莓斜纹夜蛾的为害与防治
斜纹夜蛾寄主多,食性杂,以幼虫为害植物叶部,也为害花及果实。1、2龄幼虫群集啃食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下上表皮及叶脉成窗纱状;3龄以上分散为害,咬食叶片,仅留主脉,有假死性,对阳光敏感,晴天躲在阴暗处或土缝里,夜晚、早晨出来为害。幼虫头部淡褐至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多变,密度大时,体色纯黑,密度小时多为土黄色到暗绿色。一般幼虫体色较淡,随着龄期增长而加深,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该虫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无滞育现象。在南部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地,长年均可为害,无越冬现象。但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北越冬问题尚不明确。成虫体长14~20mm,白天不活动,黄昏后开始取食飞翔,多在开花植物上取食花蜜,然后产卵。成虫对糖、酒、醋液及发酵的胡萝卜、豆饼等有很强的趋性,对一般光趋性不强,但对黑光灯趋性强。
防治方法: ①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可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②可利用蜘蛛、赤眼蜂等自然天敌,以控制此虫为害。③药剂防治:可用5.7%百树得乳油2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佳。
8、草莓蓟马的为害与防治
蓟马怕光,白天多在叶背或腋芽处,以阴天和夜间活动取食,成虫和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为害心叶、花和硬,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
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老叶,集中处理,减少栖窒场所,可减轻为害。
②药剂防治:在发生高峰时可用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5%锐劲特悬乳剂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喷药时注意喷心叶及叶背等处。
1、草莓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特点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白粉病是草莓常发生的病害,在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由于温度条件比较适合该病的发生,空气湿度又比较高,故比露地栽培发生严重。白粉病主要危害叶、果实、果梗,叶柄和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势的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若果实感染此病,果面将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单囊壳属Sphaerotheca? maxularis(Wallr.ex Fr)Jacz.f.sp.fragariae? peries。
⑵、发病规律: 真菌生长后期,形成黑褐色子实体越冬,也可在植株上以菌丝体形式越冬。病菌侵染适温15~25℃,其病原菌孢子活动的适温为20℃,属于低温性病菌,低于5℃和高于35℃均不能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晴天午后大量孢子飞散传播。该病尤其在温室内发病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
⑶、防治方法: ①采用抗病品种,如章姬、红颊、宝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对白粉病抗性较强。②冬季清园,烧毁病叶。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和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及时排水。③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在发病中心及周围重点喷99%敌死虫乳油300倍液、50%翠贝可湿性细粒剂5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倍液、0.28%农丰灵水剂300倍液、40%使百克乳油800倍液,也可用硫磺薰蒸器薰蒸每周一次,连续使用。露地栽培防治时期可大致掌握在开花前的匍匐茎发生期,保护地栽培在花期前后。
2、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特点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灰霉病是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草莓最重要的一种病害。分布广、发生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该 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花瓣、萼片、果梗、叶片及叶柄也可发生。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产生油浸状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变软,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在未成熟的果实上产生淡褐色干枯病斑,而后病果呈干腐状。花、叶、茎受害后,患处呈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湿度高时病部也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霉菌Botrytiscinerea Person。
⑵、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灰霉菌。在气温20℃左右的高湿条件下,该 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传播、蔓延。阴雨连绵、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畦面覆盖稻草、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条件下,容易导致灰霉病的严重发生。
⑶、防治方法: 不同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欧美系品种属硬果型,抗病性较强,而日本系列属软果型 品种较易感受病。①合理密植,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防止茎叶过于茂盛,影响通风透光条件。②及时清除老叶、枯叶、病叶和病果,并将其销毁深埋,减少传播。③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地块种植,对保护地栽培要采用高畦,结合地膜覆盖,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并经常通风。???? ④化学防治。药剂防治要以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在草莓第一花序有20%以上开花,第二花序刚开花时。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一薰灵烟薰剂,每标准大棚(0.3亩)用3枚薰蒸均可进行防治。一般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交替用药效果更佳。
3、草莓炭疽病的危害和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和育苗期,定植后生长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和果实也可感染。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呈纺锤形或椭园形,直径3~7毫米,后病斑变为黑色,或中央褐色、边缘红棕色。叶片、匍匐茎上的病斑相对规则整齐,很易识别。匍匐茎和叶柄的病斑可扩展成为环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鲑肉色胶状物,即发生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苗整株萎蔫,初期1~2片展开幼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仍能恢复,但几天后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此时若切断根冠部,可见横切面上自外向内发生褐变,但维管束未变色。 病原菌为半知菌门,毛盘孢属的草莓炭病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 rooks。
⑵、发病规律: 病菌在发病的茎叶上越冬,主要由雨水等传播。 发病适温为28~32℃,属高温型。发病盛期多在7~10月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母株匍匐茎抽生和育苗及假植育苗期。尤其是草莓连作地发病较重,给生产上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等,丽红、女峰、春香、章姬等易感病。
⑶、防治方法: 对该病用药剂防治很困难,预防是主要的措施。①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丰香、宝交早生等。②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③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进行曲销毁。④药剂防治:可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新太生(大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2.5%丰收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3~5次,在匍匐茎抽发前喷洒最好。
4、草莓黄萎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该病在草莓产地广泛发生,尤其是与茄子、土豆、棉花轮作的地区病情更为严重,草莓开花结果期为黄萎病的多发期。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条形长斑,植株生长不良,逐渐矮化,外围老叶叶缘和叶脉变为褐色;新生长出的幼叶表现畸形,有的小叶明显变小,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根系变褐色腐烂。病原属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真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dt? Berthold和Vertcillium? dahliae? Klrmahn。
⑵、发病规律:该 病属于土壤真菌性病害,借土壤传播,病菌自根部侵入植株。当土壤温度在20℃以上时易发病,28℃以上高温病菌繁殖受阻,温度越高寄主发病越重。病菌可以在土壤中以厚垣孢子的形式长期生存。除病株传染外,土壤、水源、农具都可带菌传染,在我地丰香受害最重。
⑶防治方法: ①避免草莓与茄子、土豆、棉花等作物轮作,因为同属一种病菌可危害多种作物,同时尽量避免草莓连作。②采用抗病性品种,如我地的章姬等品种。③药剂防治:在草莓种植前后用0.2%苯菌灵滴灌土壤,当年和第二年都有明显效果;对发病地可用80%氯化苦制剂进行土壤消毒,再育苗和定植;发病初期也可用10%多抗灵水剂80倍液浇灌防治。
5、草莓青枯病的发生和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该病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发病初期,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开始2~3天只中午萎蔫,夜间和雨天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逐渐枯萎死亡。把病苗由根茎部切断检查,导管变成褐色,挤一下有乳白色液渗出。严重地根变色腐烂。病原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的杆状细菌Pseudomnas? solanacearum E.F.Smith。
⑵、发病规律: 青枯病一般在苗畦上发生最多。病原菌属广谱性,与茄子、蕃茄的青枯病是同一病菌,是借土壤和水传播。该菌具潜伏侵染特性,能在土壤中生活繁殖,腐生能力强,病菌喜高温,发育温度10-40℃,最适温度35℃,最适pH值6.6,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该菌能长期生存于土壤,常从根部伤口侵入植株。
⑶、防治方法:① 避免在连作地育苗,谨防与茄子、辣椒、土豆地重茬。②土地可用氯化苦进行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注意适时排灌,防止土壤过干过湿。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浇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6、草莓芽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规律及病原: 芽枯病主要侵染花蕾、芽、新生叶及成龄 叶、果柄、短缩茎均可感病。受害后的花蕾、芽和新叶逐渐枯萎,呈灰褐色;叶正面颜色深于背面,且脆易碎,呈不规则卷曲;高温时上面产生小黑点。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Pellicuria? filamentosa。
⑵、发病规律: 芽枯病发病适温22~25℃,多湿多肥的栽培条件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蔓延,是以菌丝的形态在土中生存。发生芽枯病时,也易发生灰霉病。在保护地栽培覆盖地膜后,如长期密闭,棚内高温高湿更易发生。植株种植过深、密度过大,会加重发病程度。夏季育苗季节,芽枯病也时有发生。
⑶、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避免深栽密植,搞好通风换气,防止过湿。②发现病苗及时与土一起挖出烧毁。③药剂防治可用10%多抗灵水剂300倍液、也可用50%敌菌灵乳油400倍液。
7、草莓轮纹病发生和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轮纹病主要在叶、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发病初期时面上发生紫红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园形或"V"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是该病明显特征。病部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干枯和植株死亡。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拟点属真菌Phomo-psis? (Dendrophoma)obscurans(Ell? et? EV.),Dendrophomaobscurans(Ell? et? EV.)H.W.Anderson是它的异名,分生孢子器淡褐色,球形。
⑵、发病规律: 该 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以夏秋高温季节尤为严重。降雨量过多和苗地过湿也易诱发该病。
⑶、防治方法: ①适时摘除病叶、老叶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②初发病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新灵可湿性粉剂700倍、50%康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8、草莓叶斑病(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该 病又叫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深紫红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为直径5~6mm的圆形和长圆形斑点,病斑周围呈紫褐色,中心为灰色,并伴有轮纹,呈蛇眼状,该 病从春到秋均有发生,常在多湿时或植株衰弱时发生。无性世代为Ramularia? tulasnei? (R.fragariaePeck)称杜拉柱隔孢,属半知菌亚门,柱隔孢属。有性世代为MycosPhaerella? fragariae(Tul)Lindau称草莓蛇眼小球壳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属真菌。
⑵、发病规律:该病菌属半知菌类。病菌在松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以空气传播蔓延。发病主要原因在夏秋高温季节。
⑶、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如首相、早红光、全明星等。②冬季清扫园地,烧毁腐烂病叶。及时摘除病、老叶,发病重的地块在采收后全园割叶,随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促发新叶。③药剂防治可用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80%新太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9、草莓褐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及病原?? 该病在初侵染处生暗紫色多角形病斑,扩大后变为灰褐色,边缘色深,后期病斑上有时具轮纹,病斑直径约5毫米。Phyllosticta? Fragaricola? Desm? et? Rob。称草莓生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⑵、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草莓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在生产上一般以5~6月发病重,美国6号品种对该病较为敏感。
⑶、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宝交早生、新明星、全明星等。②植株移栽前摘除病叶,并可用70%托布津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后取出凉干后栽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10、草莓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⑴、发病症状和病原?? 草莓叶片上发病会产生直径5~8毫米的黑色不规则的病斑,略呈轮纹状,病斑中央呈灰褐色,有蛛网状霉层,病斑外常有黄色晕圈。叶柄或葡匐茎上发病常呈褐小凹斑,当病斑围一周时,柄或茎部因病部缢缩干枯易折断,果实贴地染病较多,果实上的病斑为黑色,上有黑色灰状霉层,影响果实商品价值。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Alternaiaalternata(Fries)Keissler。
⑵、发病规律??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植株上或落地病组织上越冬。借种苗等传播,病孢子也可引起侵染发病。在高温高湿天气和田间潮湿有利于该 病的发生和蔓延。重茬地发病较严重。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如盛岗16最为感病,新明星较抗病。
⑶、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②草莓一季结束彻底清扫园地,烧毁腐烂枝叶,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老残叶和病果销毁。③药剂可用50%康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在发病初期用10%多抗霉素600倍液。
12、草莓细菌叶斑病的发生和防治
⑴、为害症状和病原??? 该病初侵染时在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角形叶斑。病斑照光呈透明状。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片,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时成一薄膜,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发病,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草莓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Xanthomonas? fragariae? Kennedy? et? King。为单孢杆菌属草莓黄单孢菌,属细菌。
⑵、发病规律?? 该病随着草莓苗木的引进而迅速传播。病原菌在种苗或土壤里及病体上越冬。在田间通过雨水及机械损伤的伤口或叶缘处水孔侵入致病。发病适温25~30℃,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人为损伤和虫伤等易发病。
⑶、防治方法?? ①通过检疫,防止病害传播蔓延。②清除枯枝病叶,减少机械损伤,及时防治虫害。③加强管理,降低土温,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湿。④药剂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第二节、草莓虫害及防治
1、草莓红蜘蛛的为害和防治
为害草莓的红蜘蛛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有二点红蜘蛛(又称二点叶螨)和仙客来红蜘蛛两种。二点红蜘蛛的寄主植物很广,有果树、蔬菜、花卉等100多种。各种寄主植物上的红蜘蛛可以相互转移为害。年发生在10代以上,世代重叠,周年为害。以雌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春产卵,孵化后开始活动为害。高温干燥是诱发红蜘蛛大量繁殖的有利条件,短时期内可造成很大损失。仙客来红蜘蛛主要为害大棚内草莓,也可为害田间草莓。
红蜘蛛在草莓叶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后现红斑,严重受害时叶片呈锈色干枯,状似火烧,植株生长受抑制,严重影响产量。红蜘蛛成虫无翅膀,靠风雨、调运种苗以及人体、工具等途径传播扩散。
防治方法: ①草莓育苗期间,红蜘蛛在植株下部老叶栖息,密度大,为害重,故随时摘除老叶和枯黄叶,将有虫、病残叶带出地烧毁,减少病虫源。②药剂防治:在草莓开花前选取用残效期长的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保护地内,一般将保温开始后作为重点防治期。
2、草莓蚜虫的为害和防治
为害草莓的蚜虫有数种,常见的有桃蚜、棉蚜等,蚜虫在植株上长年均可为害,以初夏和初秋密度最大,多在幼叶、花、心叶和叶背活动吸取汁液,受害后的叶片卷缩、扭曲变形,使草莓生育受阻。更大为害时传播草莓病毒病。
蚜虫可全年发生,但以5~6月和9~10月为害最重,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蚜虫以成虫在塑料薄膜覆盖的草莓株茎和老叶下面越冬,也可在风障作物近地面主根间越冬,或以卵在果树枝、芽上越冬,在温室内不断繁殖为害。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除去杂草。②草莓苗繁殖或假植育苗期,应加强喷药防治,减少蚜虫对病毒病传播机率。③在蚜虫发生期可用3%农不老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35%蚜螨毙乳油1000倍液等。
3、草莓地老虎的为害与防治
地老虎是磷翅目夜蛾中的一类害虫,成虫有趋光性,喜欢在近地面的背面产卵,或在杂草及蔬菜作物上产卵。幼虫食性很杂,3龄以前幼虫,栖于草莓地上部分为害。但为害不明显,3龄以上幼虫肥大、光滑、暗灰色,带有条纹或斑纹,为害较重,白天躲在离表土2~7公分以上的土层中,夜间活动取食嫩芽或嫩叶,常咬断草莓幼苗嫩茎,也吃浆果和叶片。
防治方法: ①栽前认真翻耕、整地,栽后在春夏季多次中耕、细耙,消灭表层幼虫和卵块。②清除园内外杂草,并集中烧毁,以消灭成虫和幼虫。③清晨检查园地,发现有缺叶`死苗现象,立即在苗附近控出幼虫消灭。④药剂防治:可用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地面喷洒,或大棚覆盖后用灭杀杀薰蒸剂亩用6枚薰蒸。
4、草莓蝼蛄的为害与防治
蝼蛄食性很杂,为害农作物、蔬菜和草莓幼苗。它既吃草莓的根系,也咬食浆果贴在地面一侧的果肉。严重时可吃掉果实的1/3,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蝼蛄以成虫在表土层下休眼越冬,翌年4月随着气温上升进入土地表活动,5~6月形成为害高峰。蝼蛄喜欢潮湿的环境,在有机质多和低洼地方发生严重。它也喜欢比较粘重的偏碱性土壤。
防治方法: ①利用蝼蛄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可以用黑光灯诱杀。②药剂防治:参照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5、草莓蛴螬的为害与防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科幼虫的通称。食性很杂,是草莓的重要地下害虫,常食草莓幼根或啼断草莓新茎,造成死苗,也有食害果的现象。不同种类金龟子的幼虫主要形态相似,头部为红褐色,身体为乳白色,体态弯曲呈"C"字状,有三对胸足,后一对最长,头尾较粗,中间较细。蛴螬喜欢聚集在有机质多而不干不湿的土壤中活动为害,成虫喜欢在厩肥上产卵,故施厩肥多的地块发生严重。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有假死现象,对黑光灯有强烈趋光性。
防治方法: ①草莓种植前,用50%水胺硫磷或50%辛硫磷800倍农药处理土壤和有机肥。②人工捕杀:幼虫咬食根、茎后,发现植株萎蔫在其侧挖开便可将幼虫消灭。成虫可用黑光灯、或草莓园边点火堆诱杀。③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地面喷洒,或大棚覆盖后用灭杀杀薰蒸剂,亩用6枚薰蒸。
6、草莓盲蝽的为害与防治
盲蝽种类多,有绿盲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等。各草莓产地都有为害,其中以牧草盲蝽为害最重。盲蝽食性杂,寄主多,成虫长5~6mm,颜色为古铜色,用其针式口器刺吸幼果顶部的种子汁液,破坏其内含物,阻碍种子发育形成空种子,果顶部位不发育,并有空种子密生,而形成畸形果。严重影响草莓果实质量。
防治方法: ①在秋冬和早春清除园外杂草,减少虫源。对发生严重的地块,春秋季进行人工捕杀。②春季发生成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连续2~3次,必要时在花前再喷补一次。
7、草莓斜纹夜蛾的为害与防治
斜纹夜蛾寄主多,食性杂,以幼虫为害植物叶部,也为害花及果实。1、2龄幼虫群集啃食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下上表皮及叶脉成窗纱状;3龄以上分散为害,咬食叶片,仅留主脉,有假死性,对阳光敏感,晴天躲在阴暗处或土缝里,夜晚、早晨出来为害。幼虫头部淡褐至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多变,密度大时,体色纯黑,密度小时多为土黄色到暗绿色。一般幼虫体色较淡,随着龄期增长而加深,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该虫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无滞育现象。在南部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地,长年均可为害,无越冬现象。但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北越冬问题尚不明确。成虫体长14~20mm,白天不活动,黄昏后开始取食飞翔,多在开花植物上取食花蜜,然后产卵。成虫对糖、酒、醋液及发酵的胡萝卜、豆饼等有很强的趋性,对一般光趋性不强,但对黑光灯趋性强。
防治方法: ①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可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②可利用蜘蛛、赤眼蜂等自然天敌,以控制此虫为害。③药剂防治:可用5.7%百树得乳油2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佳。
8、草莓蓟马的为害与防治
蓟马怕光,白天多在叶背或腋芽处,以阴天和夜间活动取食,成虫和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为害心叶、花和硬,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
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老叶,集中处理,减少栖窒场所,可减轻为害。
②药剂防治:在发生高峰时可用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5%锐劲特悬乳剂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喷药时注意喷心叶及叶背等处。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