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苗

厂商 :泰安信实苗木基地

山东 泰安市
  • 主营产品:
  • 草莓苗
  • 苹果树苗
  • 花椒树苗
联系电话 :13153887305
商品详细描述

一:山楂主要栽培品种有:豫北红、秋金星、敞口、燕瓤红、红瓤绵、软籽、小金星。多用嫁接繁殖。秋季和春季都可以栽植。栽植密主土壤瘠薄地可采用3m×4m的株行距,土壤肥活地可为4m×5m。
      
山楂果实较易贮藏,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为0-5℃,如温度在0℃时,相对湿度应为85-95;如温度在0℃以上时,相对湿度应为80-85%。贮藏方法有窖藏、缸藏、筐藏和埋藏等。埋藏法是在背阴的地方,挖深1m、直径0.7m的圆坑,坑底铺一层厚15-20cm的细沙,然后选无伤的果实堆放在沙子上,厚约50cm,上面再盖上15-20cm厚的细沙,最后覆土填平或堆成土堆,于10月至11月贮藏,可贮至第二年5月,埋后不用管理。

山楂的主要病虫害有:食心虫类、金龟子类、介壳虫类、白粉病。
   
二、山楂树的生长结果特点

山楂树的生长结果习性及栽培技术,与苹果树有共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点:

(1)根系浅,发根难,根蘖苗多 

山楂为浅根性树种,主根不发达,但生长能力强,在瘠薄山地也能生长。侧根的分布层较浅,多分布在地表下30~60厘米土层内,最深可达90厘米,10厘米以上和90厘米以下土层内的根量很少。侧根主要分布在40厘米左右的土层内,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约为树冠的2~3倍。

山楂苗定植后,当年发根较晚。因此,定植当年地上部生长较弱,第2年缓苗后,长势转旺,以后便一年比一年旺。但修剪时不能因长势旺而大甩大放,甚至连延长枝也不剪,这样会影响树体结构和骨架牢固,影响枝组的合理分布,虽然可能提早结果,但结果面积小,产量低。

山楂的根系常发生不定芽,形成根蘖苗,且多发生在5~20厘米的表层土壤中。可用于繁殖苗木或更新。

(2)山楂的顶端优势强于苹果、梨树  因其顶端优势强,所以,树冠内部的中、短枝和小枝组的寿命相对较短,结果后很易衰亡。顶端优势越强的树,内膛光秃的现象也越严重。所以修剪时应注意抑制顶端优势,维持树冠内膛枝组的健壮生长。抑制顶端优势的常用方法,是加大骨干枝的开张角度。顶端优势减弱以后,内膛的中、短枝转化力增强,副芽和隐芽也可能萌发新枝,利用这些枝条培养结果枝组,可使内膛充实、丰满,扩大结果面积,提高果实产量。

(3)山楂的顶芽肥大、饱满,延伸能力强  山楂的顶芽萌发后,往往独枝延伸生长,而且生长势很强,生长量很大,这对下部侧芽的萌发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山楂除顶芽肥大外,以下的2~3个侧芽,也比较肥大,其萌发力也很强,长势也较旺,但下部侧芽的萌发力则很弱,所以,枝条的下部和内膛,就比较容易光秃。

由于山楂发育枝前端的几个芽萌发力较强,所以,树冠外围的枝条,往往多而密集,导致内膛光照恶化,小枝稀少,结果面积缩小,结果部位外移,影响产量。

(4)山楂树适应性强  即是在山岭薄地,生长发育也比其他果树为好;肥水条件较好的山楂园,容易获得连年丰产,也不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

山楂树体高大,树冠常大于苹果树和梨树,干性也很强,其中干常强于和大于一层主枝。因此,山楂园的株行距应适当大些;修剪时,一层主枝的开张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助长中干的过强长势。

(5)山楂萌芽力中等,成枝力强  

强旺的发育枝短截后,能抽生3~5个长枝,长枝以下还可能抽生几个中、短枝,再往下的侧芽便成为隐芽,这些隐芽不易萌发,所以,下部常易光秃。树龄越大,隐芽萌发越困难。因此,山楂老树较难更新。但在主枝基部的隐芽,有时可萌发徒长枝,可代替下层枝进行更新。

(6)幼树生长旺,发枝上强下弱,基部常不萌发,所以层性明显  

山楂幼树发育枝的年生长量,可达2.0米以上,而且有2次生长现象,停止生长的时间也比较晚。

山楂幼树营养生长占优势,地下部根系的生长也很快;离心生长较快,水平生长较弱;地上部树冠扩展快,纵向生长大于横向生长,发育枝在年周期中,可长达40多节,枝条粗壮,但短枝很少,所以,幼树的整形修剪,应在不影响骨架的前提下.尽量多留小枝和辅养枝,缓放临时性长枝,以期缓和树势,增加中、短枝数量,在扩大树冠的同时,及早成花结果。
  
山楂幼树未结果之前,一般长势很旺,一旦结果之后,生长势明显减弱,营养枝数量迅速减少,结果枝数量明显增加,结果过多时,树势很易转弱。

(7)山楂树结果早,寿命长  

嫁接的山楂苗栽植后,一般2~4年即可开花结果,以后便随着树龄的增长,产量逐年增加,到10年生前后,便进入盛果期,到60~70年仍不衰老,继续结果。单株或单行栽植的山楂树,结果年限更长,有的可达150年以上。但如修剪不当,忽轻忽重,则树势很易转弱,产量大幅度下降,树体寿命也明显缩短。

(8)山楂树成花容易结果早  

山楂幼苗定植后,5年便可丰产,像苹果树那样适龄不结果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

由于山楂树成花容易结果早,所以,在幼树期间,如结果过多,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而成龄大树,因树体贮备营养较多,只要结果不是过多,一般不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 
  
山楂的结果枝共有6种类型: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长梢腋花芽果枝、中梢腋花芽果枝和花序结果枝。

长果枝,一般具有顶花芽,长度在12厘米以上;中果枝的长度为8~12厘米;短果枝的长度在8厘米以下。长、中梢腋花果枝,是在长梢和中梢上形成的腋花芽,这种花芽,也可用于结果。花序结果枝,是在花序以下形成的1~2个混合芽。
  
结果枝质量的好坏,影响坐果率和产量。生产中按结果枝生长发育状况,分为三类:

一类结果枝:枝条长度在12厘米以上,直径在0.5厘米以上,顶端具有2个以上的饱满混合花芽。

二类结果枝:枝条长度为8~12厘米,直径在0.4~0.5厘米之间,顶端具有1~2个饱满的混合花芽。
  
三类结果枝:枝条长度在8厘米以下,直径在0.4厘米以下,顶端只有1个混合花芽。

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1~3年生果枝的结实力强,4年生以后,结实能力逐年下降。

凡在当年抽枝结果的新梢,统称为结果新梢。结果新梢的长度,多为8~12厘米,最长可达17厘米以上。幼旺树,结果少的树,营养状况好的结果新梢,长度多在15厘米左右;成龄树、营养状况较差的树,结果新梢的长度,则一般较短,多在8~10厘米左右;老树和营养条件差的树,结果新梢的长度,多在8厘米以下。

三、山楂高产栽培技术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山楂品种繁多,鲜食和加工果均在市场上销售看好。山楂在山地、平原、丘陵、沙荒地、酸性或碱性土壤,均可栽培。针对近年来山楂生产存在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现总结出山楂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 土肥水管理
1.1 土壤管理 土壤深翻熟化是增产技术中的基本措施,进行深翻熟化,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树体生长。

1.2 施肥 施基肥,未果后及时施基肥,以补充树体营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开沟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加施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草木灰500千克。追肥,一般1年追3次肥,在3月中旬树液开始流动时,每株追施尿素0.50——1千克,以补充树体生长所需的营养,为提高坐果率打好基础。谢花后每株施尿素0.50千克,以提高坐果率。7月末花芽分化前每株施尿素0.50千克,过磷酸钙1.50千克,草木灰5千克,以促进果实生长,提高果实品质。

1.3 浇水 一般1年浇4次水,春季有灌水条件的在追肥后浇1次水,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花后结合追肥浇水,以提高坐果率。在麦收后浇1次水,以促进花芽分化及果实的快速生长。浇封冻水,冬季及时浇封冻水,以利树体安全越冬。

2 整形修剪
2.1 冬季修剪
2.1.1 防止内瞠光秃 由于山楂树外围易分枝,常使外围都闭,内膛小枝生长弱,枯死枝逐年增多,各级大枝的中下部逐渐裸秃。防止内膛光秃的措施应采用疏、缩、截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造和更新复壮,疏去轮生骨干枝和外围密生大枝及竞争枝、徒长枝、病虫枝,缩剪衰弱的主侧枝,选留适当部位的芽进行小更新,培养健壮枝组。对弱枝重截复壮和在光秃部位芽上刻伤增枝的方法进行改造。

2.1.2 少短截 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凡生长充实的新梢,其顶芽及其以下的1——4芽,均可分化为花芽,所以在山楂修剪中应少用短截的方法,以保护花芽。

2.1.3 复势 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多年连续结果,导致枝条下垂,生长势逐渐减弱,骨干枝出现焦梢,产量下降。要及时进行枝条更新,以恢复树势。对于多年连续结果的枝或其他冗长枝、下垂枝、焦梢枝、多年生徒长枝,回缩到后部强壮的分杈处,并利用背上枝带头,以增强生长势,促进产量的提高。

2.2 夏季修剪

2.2.1 疏枝 山楂抽生新梢能力较强,一般枝条顶端的2——3个侧芽均能抽生强枝,每年树冠外围分生很多枝条,使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应及早疏除位置不当及过旺的发育枝。对花序下部侧芽萌发的枝一律去除,克服各级大枝的中下部裸秃,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2.2.2 拉枝 夏季对生长旺而有空间的枝在7月下旬新梢停止生长后,将枝拉平,缓势促进成花,增加产量。

2.2.3 摘心 5月上中旬、当树冠内心膛枝长到30——40厘米时,留20——30厘米摘心,促进花芽形成,培养紧凑的结果枝组。

2.2.4 环剥 一般在辅养枝上进行,环剥宽度为被剥枝条粗度的1/10。 3 病虫害防治    山楂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病害有轮纹病、白粉病。

3.1 防治红蜘蛛和桃蛀螟 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布2500倍灭扫利。

3.2 防治桃小食心虫 在6月中旬树盘喷100——150倍对硫磷乳油,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7月初和8月上中旬,树上喷布1500倍对硫磷乳油,消灭食心虫的卵及初入果的幼虫。
   
3.3 防治轮纹病 在谢花后1周喷80%多菌灵800倍液,以后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中旬各喷1次杀菌剂。
        
3.4 对白粉病发病较重的山楂园 在发芽前喷1次5瘦石硫合剂,花蕾期、6月份各喷1次600倍50%可湿性多菌灵或50%可湿性托布津。

四、山楂树的修剪特点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楂树的管理和整形修剪都比较粗放,而且多不讲究树形,所以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树体结构紊乱、内膛光秃、表面结果、产量较低等不良现象。

山楂树的整形修剪,比苹果、梨树的修剪要稍为复杂一些。在整形修剪过程中,应符合其生长结果习性和自然环境条件,如果修剪时重剪、多截,则成形晚,结果迟,早期产量不高;如缓放不剪,则树形紊乱,结果可能较早,但产量不高,后期也不丰产,既没有合理的树体结构,也没有适宜的枝组分布。

山楂树的修剪原则,应是按种类和品种特性、环境条件、肥水管理水平、树势、枝势特点等灵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
  
山楂幼树整形时,树干要低,骨干枝开张角度要大,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空间;合理利用辅养枝,保持树势中庸健壮、树冠内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山楂幼树长势过旺时,形成花芽少,坐果率也低;树势旺时,花芽较多,但质量较差,坐果率低,落花落果严重;只有保持中庸树势,才能获得连年丰产。

山楂树的大小年不明显,但如修剪过重,营养生长过旺,贮备营养很少,或结果数量过多,也可能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 
  
山楂幼树的营养生长,一般比苹果树和梨树旺盛。如果修剪时强求树形,修剪量过重时,很易引起徒长,抑制花芽形成,推迟结果年限。

目前,山楂树修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简单化。认为只要疏除过密大枝,回缩枝组就行了。所以,有些山楂树没有树形,结构不合理,主枝过多,延长枝剪留过长,或甩放不剪,辅养枝大于骨干枝,上强下弱,基部光秃,内膛空虚,结果面积小,产量低。还有的山楂园,定植后不定干,顶芽枝延伸过长,单枝生长,总枝量不多,结果枝少,影响早期产量;有的山楂树定干后,萌发的枝条全部保留,一枝不疏,中干上枝条密集,主枝强,主干弱。这种修剪方法,虽然也可以早结果,但因整形不合理,枝组很少,产量很低,质量也差,造成树形紊乱,主侧枝不分,枝组很少,辅养枝大于骨干枝的不正常现象。

保留辅养枝,虽然可以早结果,但如辅养枝数量过多,势必影响内膛光照,造成树形紊乱,枝组稀少,产量低而不稳。

有的山楂园,对中干轻剪长放,而对第1层的3个主枝,则进行重短截和夏季摘心,而且是反复摘心,结果造成中干过高过粗,一层主枝细小的不均衡现象;也有的山楂园,在夏季时第1层主、侧枝的延长枝,多次进行重度摘心,甚至1年3次。由于夏季摘心越早、越重,次数越多,对母枝的生长量和生长势抑制越严重。因为第1层主枝的生长受到抑制,中干的长势便更加强旺,加剧了中干强、第1层主枝弱的不均衡现象。

幼树整形时,采用甩放长枝的办法培养结果枝组,也多有不当。长枝甩放后,由于萌芽率低,中、短枝转化能力弱,易造成枝轴光秃,而且长枝甩放过多、过密,因通风透光不良,中、短枝自疏(死亡)和结果部位外移的现象就很严重。发育枝甩放后,虽然较易形成花芽,但因枝量多,枝势弱,贮备营养少,开花很少,坐果很少,内部还易光秃;也有的山楂园,只注意夏季修剪,忽视冬季修剪。夏季修剪越早,修剪量越大,次数越多,对树体的生长量和生长势的抑制就越严重。在生长季节对各级骨干延长枝进行多次重摘心,也会抑制骨干枝的生长,影响树冠扩大。山楂树的修剪,应以冬季为主,夏季为辅。

五、山楂盆栽技术

花盆的选择和营养土的制备:

花盆应选择口径30-40cm,深30cm透气性好的瓦盆,或与此相当的木桶、木箱等。盆内营养土为腐叶土或腐殖土、园土、砂按4∶4∶2比例配制。

2、品种选择:

盆栽山楂一般选择果实成熟晚,果形大,色泽鲜红,抗寒性强的品种。如红瓤绵、燕瓤红、伏里红、寒露红、大金星等。

3、苗木培养:

盆栽与大地栽培所用苗木区别较大。盆栽山楂所用苗木首先要求根系距根颈较小的范围内,应有发育良好的须根,须根量越大越有利于上盆后的生长。利用根蘖苗嫁接的山楂成苗就具备上述特点,很适于山楂盆栽。

在野生山楂分布的地方或山楂大树下,取根孽苗,移栽到苗圃集中管理,统一嫁接。嫁接成活后,根系的生长已趋旺盛,可在生长季距主干20cm处用利刀或铁锨伸入土中进行断根,包括对实生砧主根的切断(一般深20-30cm处),对根部进行短截修剪,以达限制根系的伸展范围,增加须根量的目的。对于地上部采用主干拉枝(加大角度),新梢生长前期(5月份)进行及时摘心等方法,以达到控制苗高和使主干分枝点降低的目的。根据盆栽造形的要求,可延长圃地苗木培养的年限,但一般自嫁接成活后1-3年均可上盆。上盆后,还可嫁接带有花芽的多年生枝组,有成活率高,坐果好的明显特点。

4、整形修剪:
   
树形可采用曲干、直干、斜干、分层等多种形式。但由于山楂顶端优势显明,易造成下部枝芽生长势衰弱,其树形的基本要求是,树宜矮不宜高,主枝角度宜大不宜小,背上直立枝宜短不宜长,使其枝条向外扩展,形成稍扁形树冠。

冬季修剪以疏、缩为主。疏去细弱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直立枝。回缩较长细弱枝,回缩时要注意剪口处必须留有方向适宜的分枝,以利恢复枝势。夏季修剪,在枝条充足的前提下,对于剪口及枝干上由潜伏芽抽生的萌蘖枝,在发芽后及时疏除。花前复剪是夏季修剪的主要内容。它通过疏花解决结果枝和营养枝的比例。盆栽山楂结果枝和营养枝的比例应在1∶1-3的范围内。生长势强,应减少营养枝比例,生长势弱,应加大营养枝比例。

5、促壮和催花:

盆栽山楂只要新梢粗壮,不发生秋梢,都可在其顶端形成花芽,结果枝越粗壮,其连续结果能力越强。因此,在保证树形紧凑的情况下,培养足够数量的壮枝,是提高山楂盆栽水平的基本措施。

萌芽至开花前期是山楂需水需肥的临界期,此时的肥水管理是促使枝梢健壮、花芽形成的关键。2-3次0.2%-0.3%的无机液氮肥和1次200倍有机液肥间隔使用,每次相隔7-10天。7月中旬以后控制无机氮肥的使用,抑制秋梢发生。另外,为促进花芽形成,还可进行环剥环切和根系修剪等措施。
    
6、促花保果:

于山楂盛花期喷布30×10-6-60×10-6赤霉素,可使坐果率提高30%-40%,并使果实明显增大。山楂盛花期主干环剥,环切也能显著提高坐果率。但环剥、环切的对象必须是生长健壮的盆树,否则效果不佳,甚至会产生大量落花落果。
    
7、防寒越冬:

山楂抗寒能力较强,但盆栽条件下,盆壁对根系的保护有限,因此,应采取措施以防冻害。

对于盆栽数量较多的,可采取就地挖沟,将盆体埋住即可,沟深视盆体的高度而定,埋藏前,先将盆内及沟内灌足水,待水渗后即可封土。
    
对少量盆栽的山楂,可移入走廊或室内越冬,并注意适量浇水,每月1次即可。

盆栽山楂,于翌春3月份,土壤解冻以后,即可从沟内或室内移出。

    
六、山楂快速育苗技术

山楂种子坚硬、透水性能差、萌发困难,需经过两个冬天的沙藏,才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壳开裂萌发。一般育出山楂成苗要4年的时间,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山楂水果林的市场需要。现介绍山楂快速育苗的具体做法。

种子快速育苗。一般在8月下旬采收果实为好。采来种子后,立即将果肉碾烂,待果肉腐烂变软,搓碎用水淘洗干净。然后,用2--3倍的开水烫种,随烫随搅拌4--5分钟后捞出,用凉水降温后,浸泡一昼夜,第二天在石板上或水泥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暴晒,每小时翻动一次使其受热均匀。晚上收起来后再浸泡在水中,第二天再晒,这样反复有70--80%的种壳开裂时,即可准备沙藏。第二年2月中下旬,看沙藏的种子有少数萌动发芽,即可播种。苗床撒播用种量30公斤,条播用种量一般在15公斤。苗木出土后要及时均匀间苗,幼苗管理可以按常规育苗方法进行。这样可当年育苗芽接当年成苗出圃,从而快速育苗提前两年。

根接快速育苗。根接育苗又叫无性繁殖,主要是利用苗木出圃留在地里的断根,把根径粗度在0.5厘米左右的根收集起采,截成15厘米长以上,且带有很多须根的根砧,其根砧能配套接穗进行劈接。嫁接时,以随起苗随集根砧嫁接为宜,春季嫁接地温上升快,成活率可达85%以上。用此法快速育苗,操作方便,能够充分利用根资源,并可当年培育成苗。

病虫害防治。危害山楂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立枯病。它是山楂苗木生长前期的主要病害,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幼苗的大片枯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防治方法是:整地时每亩撒1.5--2.5公斤硫酸亚酸亚铁水进行土壤消毒。当幼苗长出2至3片叶时,用100倍的硫酸铁,或在播种时浇灌300倍液的硫亚铁水浇灌根系。当长出4片真叶时再浇第三次。这样基本上可以控制此病的发生。白粉病。它是山楂苗木生长期的主要病害,如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苗木的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苗木枯死。可用0.3度石灰硫磺合剂,或用800倍的百菌清防治。每两周喷一次,连喷三次就能控制白粉病。虫害主要有金龟子、蚜虫等,发现这类虫害要及时喷乐果1500倍液防治。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