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野兔毛色颜色比较暗,以灰色、蓝灰色为主,夹杂星点黄色,体背棕土黄色,背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尾背毛色与体背面腹毛为淡土黄色、浅棕色或白色,其余部分是深浅不同的棕褐色。毛较长、蓬松,质地柔软[2]。
野兔头小,长有一对比家兔小得多的耳朵,与穴兔相比耳朵稍长一些,耳尖呈黑色,成年野兔一般耳长13 厘米,为身长的1 / 5 ,四肢细长、健壮,后肢十分强健,有力也比普通家兔长,敏捷,胆小,善于奔跑。体型相对于家兔来说要小得多,一般体长35~43 厘米,尾长7~9 厘米,成年野兔一般在2 . 5~3 千克左右[2]。
2生长环境编辑
野兔喜欢生活在有水源有树木的混交林内、草原地区砂土荒漠区,尤喜栖于多刺的杨槐幼林中,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地带,野兔数量多,否则就少。[3]
-
具备藏身的多刺洋槐幼林,生长有小树的荒滩等。
-
既能嘹望敌穴,又不太影响奔逃的地带,茂密的高林带地区高草妨碍它的嘹望和奔逃,陡坡不利于它的活动。
-
食物的附近有水源,豆类农田和萝卜白菜的菜地附近的荒坡,野兔常常很多,水对野兔的影响很重要,所以缺水地区野兔很少。野兔没有固定的栖息地,育仔期除外。平时过着流浪的生活。春、夏季节在茂密的幼林和灌木丛中生活,秋、冬季节,百草凋零,野兔喜欢藏在土疙瘩,或其它认为合适的地方。它用前爪挖成浅浅的小穴藏身,这种小穴,长约30厘米,深10厘米以下,刚好将前后肢放进,身子则露出外边,前浅后深,以簸箕状,脊背比地平稍高,凭保护色的作用而隐形,受惊逃走或觅食离去,方便、迅速[3]。
3生活习性编辑
栖息
兔子蹬鹰[4]
野兔隐蔽性很强,在它不动时,其毛色与周围杂草混在一起,即使人走近一米以内也不易察觉,而且野兔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在人们不注意时突然在脚下窜出,反而把人吓一跳。不论是野兔或是家兔,通常是听不到它们叫声,甚至我们认为兔子不会叫唤,但其实不然。在受到惊吓或被捕捉时会发出尖叫声,尤其是被捕捉时会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胆小的会觉得害怕[5]。
野兔一般单独活动,没有地洞。它们依靠快速奔跑来逃避危险,其奔跑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50千米[1]。
食物
野兔以野草、树叶等植物为食,人工养殖饲料来源广泛、各种牧草、青菜、秸秆等均可喂养,一般早、中餐喂青饲料和多汁饲料,晚上喂青饲料和少量颗粒饲料。[1]
4种群分布编辑
野兔分布世界各地,生活在有水源有树木的混交林内、草原地区砂土荒漠区等地。
5繁殖习性编辑
野兔雪地全速飞奔(5张)
野兔生性机警,听觉和视觉灵敏,逃跑迅速,隐藏严密,繁殖力强,敌害虽多,但能捕到它的动物很少,它昼伏夜出,特别喜欢走多次重复已经走
过的固定老路。从黄昏开始,整夜活动,有时天明尚未归宿,白天天色阴暗或细雨蒙蒙、路断人稀时,也出来活动。它食性复杂,随栖息地环境而定,一般喜食嫩草、野菜和某些灌木的叶,冬吃草根,在农田附近活动的野兔,盗食白薯、蔬菜和刚出土的豆苗,黄豆苗、蚕豆苗、大豆苗危害尤重。它每年在浅而隐蔽的兔窝里产仔三、四胎,每胎5—6只,幼兔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能够奔跑[1]。
击掌嬉戏的野兔
6主要价值编辑
食用价值
兔肉可食;皮毛可用,但皮板脆,价值低[7]。年产量大,是很有狩猎价值的肉用兽。如果某一地区野兔数量过多,带给农业、林业造成局部的严重损害,这时则被当作害兽消灭[7]。
营养价值
野兔肉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药用补品。俗话说,”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野兔肉有“荤中之素”的说法。瘦肉占95%以上,每百克含优质蛋白质21.6克,矿物质含量也多,钙含量丰富,因而是孕妇、儿童的营养食品[7]。野兔肉的胆固醇含量每百克仅60~80毫克,不仅比一般肉类低,比鱼类也低。还含丰富卵磷脂。[1]野兔肉质细嫩香醇、味美,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高达70%,比猪、牛、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都高,脂肪含量低,仅为27%,而猪肉为61%,羊肉为54.12%,牛肉为57.97%,特别是胆固醇含量极低,仅为0.4%,远远低于其它肉类,是心血管患者及肥胖者理想的动物蛋白食品。野兔肉素有“美容肉”、“保健肉”之称,各国食品结构逐步趋向高蛋白低脂肪,野兔肉恰恰具备了这个特点。[8]
药用价值
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功效,可用于病后体虚、消渴。小儿痘疹不出、便血、便秘等,还能增加人体血液中的磷脂,抑制胆固醇的有害作用,有助于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吃野兔肉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并且对因管壁有时显的保护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