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广东省揭阳吉生花木场
广东 揭阳- 主营产品:
- 菩提榕
- 美人木棉
- 盆架子
联系电话 :13640369829
商品详细描述
形态特征
常绿或半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3米;树干圆满通直,但分枝低,主干较短;树皮灰褐色至棕褐色,厚约1厘米,近平滑,老树皮粗糙,内皮纤维质,稍脆;砍伤树皮后流出汁液红色,干凝后变瘀血状;木材鲜时有酸味,干后无味,表面槽棱突起;小枝无毛。三出复叶,稀5小叶,总叶柄长8-20厘米;小叶片纸质,卵形、椭圆形、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7-15厘米,宽4-8厘米,顶端急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至钝,边缘有浅锯齿,每1厘米长有2-3个,幼时仅叶脉上被疏短柔毛,老渐无毛;顶生小叶柄长2-5厘米,侧生小叶柄长5-20毫米;托叶膜质,披针形,长约8毫米,早落。花小,雌雄异株,多朵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序长8-13厘米,被微柔毛至无毛;雌花序长15-27厘米,下垂;雄花:直径达2.5毫米;萼片膜质,半圆形,内面凹成勺状,外面被疏微柔毛;花丝短;退化雌蕊小,盾状,被短柔毛;雌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内面凹成勺状,外面被疏微柔毛,边缘膜质;子房光滑无毛,3-4室,花柱3-4,线形,顶端不分裂。果实浆果状,圆球气形或近圆球形,直径6-13毫米,淡褐色;种子长圆形,长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8-10月。[1]
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潮湿沟谷林中或平原栽培,尤以河边堤岸或行道树为多。幼树稍耐荫,喜水湿,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主要树种。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特别良好。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寨埔、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和波利尼西亚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喜阳,稍耐阴,喜温暖而耐寒力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水湿,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在湿润肥沃壤土上生长快速。[1]
树叶繁茂,树冠圆盖形,树姿壮观。宜作庭园树和行道树,也可在草坪、湖畔、溪边、堤岸栽植。
[1]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褐红色,光滑。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缘具粗钝锯齿(每厘米2-3个)圆锥花序下垂,雌花具3-4花柱;花期3-4月。果球形,径8-15毫米,熟时蓝黑色。
--野外采集植物数据--
中文种名
|
秋枫 [2]
|
拉丁学名
|
Bischofia javanica
|
科名
|
大戟科
|
采集时间
|
2009年10月13日
|
采集地点
|
四川省俄边县刘沟乡
|
采集人
|
王凯、樊云川
|
采集样品类型
|
果实、
|
生活型
|
中等乔木、木质藤木、
|
生态环境
|
路旁、
|
果实颜色
|
绿色
|
叶子颜色
|
绿色
|
果期
|
10月
|
分布
|
普遍、
|
单位面积产量
|
5kg
|
油脂含量初检
|
27.70
|
标本鉴定人
|
赵清盛
|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
秋枫全株
-
秋枫根茎
-
秋枫枝叶
-
秋枫花果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秋枫[1]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秋枫(8张)
编辑本段应用价值
散孔材,导管管孔较大,直径115-250微米,管孔每平方毫米平均11-12个。木材红褐色,心材与边材区别不甚明显,结构细,质重、坚韧耐用、耐腐、耐水湿,气干比重0.69, 可供建筑、桥梁、车辆、造船、矿柱、枕木等用。果肉可酿酒。种子含油量30-54%,供食 用,也可作润滑油。树皮可提取红色染料。叶可作绿肥,也可治无名肿毒。根有祛风消肿作用,主治风湿骨痛、痢疾等。[1]
观赏价值
海南大秋枫
材质优良,坚硬耐用,深红褐色,供建桥梁、车辆、造船等用。
药用价值
大戟科以根、树皮及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微辛、涩,凉。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消肿解毒。
根及树皮:用于风湿骨痛。
叶:食道癌,胃癌,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肺炎,咽喉炎;外用治痈疽,疮疡。
【用法用量】根及树皮3~5钱;鲜叶2~3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园林用途
树叶繁茂,树冠圆盖形,树姿壮观。宜作庭园树和行道树,也可在草坪、湖畔、溪边、堤岸栽植。材质优良,坚硬耐用,深红褐色,供建桥梁、车辆、造船等用。
编辑本段虫害防治
秋枫嫩叶被叶蝉危害后,叶尖先干枯,然后整块叶片干枯、脱落;老叶被害后,叶色变浅,并无明显脱落现象。叶蝉危害虽然不会让树木致死,但会吸取叶片汁液,致使枯黄、枯落,然后蔓延开来,影响生态和景观。夏季气温较高,秋枫叶蝉虫害发生较多。 初始时期,抓紧用药效果较好。可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于早晚喷洒,10天用药一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药后加强肥水管理,适施复合肥,促进生长,恢复良好景观。
编辑本段播种技术
播种繁殖
选种: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
1 、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
2 、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
3 、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
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 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然后再用温热水催芽12~ 24小时。 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 ~ 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 3 × 5 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 2 ~ 3 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