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北京市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北京- 主营产品:
- 旅游景区策划
联系电话 :15811210582
商品详细描述
经典案例--重庆奉节地缝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及景观设计
|
![]() |
源自大地的震撼与灵性的雕琢! |
背景透析 |
地缝景区位于重庆奉节县南部山区,属卡斯特地貌,全长3公里,最窄处只有0.6米,垂直深度在120米-250米之间,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出口区域地势平坦,林地、坡地居多,视野开阔。2011年三峡集团拟将天坑地缝景区整体形象进行提升,其入口服务区标志性景观建筑是它的重要亮点。 |
核心问题 |
地缝入口处大门及接待服务功能建筑较为一般化,不具备树立和诠释地缝景区形象标志化功能,亦不能很好满足对大量游客旅游服务接待功能。 |
设计思路 |
本方案以打造高品质景区服务中心为宗旨,在设计中,以奉节当地传统民居及自然元素作为基本构思切入点。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新设计,高度艺术化提炼之后形成代表奉节地缝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 |
![]() 入口区现状 ![]() 鸟瞰效果图 建筑设计方案1——自然、人、大地的高度融合 ![]() 方案一单体鸟瞰图 ![]() 方案一平视点效果图 方案一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地缝的地貌本身和大自然的元素叶子以及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取名“自然之隙”,外观形式简洁、独特,线条流畅给人以持续的心灵震撼。 建筑设计方案2——源自大地的震撼与灵性的雕琢 ![]() 方案二单体鸟瞰图 ![]() 方案二取名为“大地之隙”,整体外形与大地浑然一体,由地面四周向中心微微隆起,一条“峡谷”贯穿其间,其地缝的象征性不言而喻。中心形成人流集散功能广场,传统民居建筑的元素与建筑浑然一体。顶部露珠状的采光窗满足内部空间的采光需求。整体气势磅礴,自然和谐。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 回归自然 ![]() 入口大门效果图 作为地缝旅游景区入口的标志性景观,本方案在气势和寓意上起到很好的点题作用。造型取自“地缝”真实比例缩小模型。其位置角度刚好与来自公路南北两个方向的游客形成视线对景。对环境的整体绿化改造使整个门区景观效果更为突显。并与本院刚刚设计完工的大天坑地缝景区之九盘河入口一脉相承形成完整的序列。 |
|
![]() |
源自大地的震撼与灵性的雕琢! |
背景透析 |
地缝景区位于重庆奉节县南部山区,属卡斯特地貌,全长3公里,最窄处只有0.6米,垂直深度在120米-250米之间,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出口区域地势平坦,林地、坡地居多,视野开阔。2011年三峡集团拟将天坑地缝景区整体形象进行提升,其入口服务区标志性景观建筑是它的重要亮点。 |
核心问题 |
地缝入口处大门及接待服务功能建筑较为一般化,不具备树立和诠释地缝景区形象标志化功能,亦不能很好满足对大量游客旅游服务接待功能。 |
设计思路 |
本方案以打造高品质景区服务中心为宗旨,在设计中,以奉节当地传统民居及自然元素作为基本构思切入点。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新设计,高度艺术化提炼之后形成代表奉节地缝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 |
![]() 入口区现状 ![]() 鸟瞰效果图 建筑设计方案1——自然、人、大地的高度融合 ![]() 方案一单体鸟瞰图 ![]() 方案一平视点效果图 方案一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地缝的地貌本身和大自然的元素叶子以及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取名“自然之隙”,外观形式简洁、独特,线条流畅给人以持续的心灵震撼。 建筑设计方案2——源自大地的震撼与灵性的雕琢 ![]() 方案二单体鸟瞰图 ![]() 方案二取名为“大地之隙”,整体外形与大地浑然一体,由地面四周向中心微微隆起,一条“峡谷”贯穿其间,其地缝的象征性不言而喻。中心形成人流集散功能广场,传统民居建筑的元素与建筑浑然一体。顶部露珠状的采光窗满足内部空间的采光需求。整体气势磅礴,自然和谐。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 回归自然 ![]() 入口大门效果图 作为地缝旅游景区入口的标志性景观,本方案在气势和寓意上起到很好的点题作用。造型取自“地缝”真实比例缩小模型。其位置角度刚好与来自公路南北两个方向的游客形成视线对景。对环境的整体绿化改造使整个门区景观效果更为突显。并与本院刚刚设计完工的大天坑地缝景区之九盘河入口一脉相承形成完整的序列。 |
标签: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