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鹧鸪山鸡养殖场
河南 焦作- 主营产品:
- 鹧鸪蛋
- 鹧鸪苗
- 鹧鸪
联系电话 :13017512713
商品详细描述
鹧鸪苗供应商:曹中山 13083847595
一、鹧鸪的繁殖技术 1、繁殖特性 后备鹧鸪长到28周龄,转入种用饲养阶段。约214日龄~245日龄,母鹧鸪开产。但由于公鹧比母鹧性成熟迟3周~4周,因此必须对公鹧鸪提前增加营养和增加光照。公母比例平养时1:3,笼养时1:4。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年平均产蛋80枚。产蛋量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子的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影响。条件好时,鹧鸪利用年限为3年,产蛋量第二个产蛋年为最高。在产蛋期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 不允许移动或抓捕鹧鸪,否则产蛋量会显著下降,甚至停产。种蛋受精率92%~96%,孵化率达84%~91%。 2、孵化 种蛋保存、消毒、选择、运输等原则上与鸡同。孵化时,孵化器内温度必须稳定在37℃~38℃,否则孵化率就会降低。孵化第1天~7天相对湿度为55%~60%,第8天~18天相对湿度为50%~55%,每19天~24天相对湿度为60%~70%, 这样有利于雏鹧出壳。孵化第3天后,胚胎需氧量逐渐增加, 需打开孵化器进气孔不断补充新鲜空气。特别在出壳时,更需足够的新鲜空气。 入孵初20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20天后不再翻蛋。一般蛋温32℃~33℃。孵化中后期,每次晾蛋10分钟~15分钟,第23天~24天不再晾蛋。 鹧鸪蛋入孵后第7天~8天照头照蛋,第20天~21天照二照蛋,其方法与山鸡相同。二照后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器,继续孵化至出壳。 3、出雏与育雏 种蛋孵化23天~24天,有的迟到25天才出壳。把绒毛已干的雏捡出,盛雏箱要垫上草或软纸,以50只~100只放1箱为好。对刚出的雏要加强加温、透气、防止闷死。对已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可进行人工助产。助产要待雏的尿囊血管枯萎后方可进行,否则容易出血造成死亡。若孵化到26天仍不出壳的,一律舍弃。 目前,先进的育雏热源是红外线灯。灯挂在离地面30厘米的高处,随雏鹧日龄增加逐步提高,一只250w的红外线灯,可照300只~400只雏鹧。育雏舍在入雏前打扫干净,进行消毒,在地上先铺一层熟石灰,然后铺8厘米~10厘米厚的垫草,约2周后再补充垫草,到厚度20厘米为止。 育雏的温度应随周龄增加而降低。刚出壳至1周龄,育雏温度为35℃~36℃, 每周降低1℃,直到24℃~25℃可以稳定下来;育雏湿度1周龄内育雏室内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降为55%~60%。在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 应注意通风透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育雏密度,1日~10日龄每平方米80只,10日龄~4周龄每平方米50只,4周龄~13周龄每平方米25只。育雏室光照条件为:出壳20小时至1周内,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为16小时光照, 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 鹧鸪出壳后24小时内应先饮水,不要断水和缺水。鹧鸪第一次吃食叫“开食”。饮水后就可以开食。饮水、开食在24小时内完成。开食时可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或盘上,让雏鹧寻食。水槽与食槽要错开放,相距约1米。3日龄每天保持不断料,每只每日喂熟小米8克,3日龄~10日龄,每昼夜喂6次。10日龄至4周龄每天喂5次。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雏鹧鸪最迟于9周龄转入育成舍,可实行平养、网养与笼养,为防治黑头病、 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鉴于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 饲养密度:4~6周龄每只0.03平方米,或均养35只/平方米,6~10周龄每只0.06 平方米,或均养15只/平方米。 光照为每昼夜14~16小时(低强度),采用0.5~1瓦/平方米。红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饮水不可中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观察护理。 对于肉用仔鸪,从一开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个小时,至16周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92%,公仔鸪达到0.6公斤,母仔鸪平均0.5公斤,即可上市。饲料转化率约为2.04:1。 饲养猎用鹧鸪,应在16~20周龄时上市,在经济上效益较高。 三、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鹧鸪0~8周龄可以成功地在多层笼内育雏或平面育雏。大部分商品鸡笼只要将笼底、食槽、饮水器略作改进即可。为减少足踝受伤,可在底部铺上0.6 厘米厚的网眼塑料网垫。至6周龄时应移入育成笼内或栏内进行饲养。 管理技术基本同雏家鸡。为防啄癖,在6~9日龄断喙,至6周龄再断喙1次。采用断喙机断去上喙1/4~1/3。如不断喙,也可穿戴特制塑料鼻环。 四、鹧鸪育雏的关键环节 近两年来,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的特种珍禽美国鹧鸪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养殖业日趋火爆。但是鹧鸪养殖并不像所说的那样简单好养,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养殖成功。现将鹧鸪育雏的管理关键介绍如下: 1、温湿度 ①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环节,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1~2周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②湿度 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 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相对湿度为55%~60%。 2、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密度 密度过大其活动场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使养殖成本提高。一般出壳至10日龄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龄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龄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 5、饮水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 6、开食 鹧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用手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m,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 7、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一、鹧鸪的繁殖技术 1、繁殖特性 后备鹧鸪长到28周龄,转入种用饲养阶段。约214日龄~245日龄,母鹧鸪开产。但由于公鹧比母鹧性成熟迟3周~4周,因此必须对公鹧鸪提前增加营养和增加光照。公母比例平养时1:3,笼养时1:4。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年平均产蛋80枚。产蛋量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子的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影响。条件好时,鹧鸪利用年限为3年,产蛋量第二个产蛋年为最高。在产蛋期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 不允许移动或抓捕鹧鸪,否则产蛋量会显著下降,甚至停产。种蛋受精率92%~96%,孵化率达84%~91%。 2、孵化 种蛋保存、消毒、选择、运输等原则上与鸡同。孵化时,孵化器内温度必须稳定在37℃~38℃,否则孵化率就会降低。孵化第1天~7天相对湿度为55%~60%,第8天~18天相对湿度为50%~55%,每19天~24天相对湿度为60%~70%, 这样有利于雏鹧出壳。孵化第3天后,胚胎需氧量逐渐增加, 需打开孵化器进气孔不断补充新鲜空气。特别在出壳时,更需足够的新鲜空气。 入孵初20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20天后不再翻蛋。一般蛋温32℃~33℃。孵化中后期,每次晾蛋10分钟~15分钟,第23天~24天不再晾蛋。 鹧鸪蛋入孵后第7天~8天照头照蛋,第20天~21天照二照蛋,其方法与山鸡相同。二照后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器,继续孵化至出壳。 3、出雏与育雏 种蛋孵化23天~24天,有的迟到25天才出壳。把绒毛已干的雏捡出,盛雏箱要垫上草或软纸,以50只~100只放1箱为好。对刚出的雏要加强加温、透气、防止闷死。对已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可进行人工助产。助产要待雏的尿囊血管枯萎后方可进行,否则容易出血造成死亡。若孵化到26天仍不出壳的,一律舍弃。 目前,先进的育雏热源是红外线灯。灯挂在离地面30厘米的高处,随雏鹧日龄增加逐步提高,一只250w的红外线灯,可照300只~400只雏鹧。育雏舍在入雏前打扫干净,进行消毒,在地上先铺一层熟石灰,然后铺8厘米~10厘米厚的垫草,约2周后再补充垫草,到厚度20厘米为止。 育雏的温度应随周龄增加而降低。刚出壳至1周龄,育雏温度为35℃~36℃, 每周降低1℃,直到24℃~25℃可以稳定下来;育雏湿度1周龄内育雏室内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降为55%~60%。在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 应注意通风透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育雏密度,1日~10日龄每平方米80只,10日龄~4周龄每平方米50只,4周龄~13周龄每平方米25只。育雏室光照条件为:出壳20小时至1周内,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为16小时光照, 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 鹧鸪出壳后24小时内应先饮水,不要断水和缺水。鹧鸪第一次吃食叫“开食”。饮水后就可以开食。饮水、开食在24小时内完成。开食时可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或盘上,让雏鹧寻食。水槽与食槽要错开放,相距约1米。3日龄每天保持不断料,每只每日喂熟小米8克,3日龄~10日龄,每昼夜喂6次。10日龄至4周龄每天喂5次。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雏鹧鸪最迟于9周龄转入育成舍,可实行平养、网养与笼养,为防治黑头病、 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鉴于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 饲养密度:4~6周龄每只0.03平方米,或均养35只/平方米,6~10周龄每只0.06 平方米,或均养15只/平方米。 光照为每昼夜14~16小时(低强度),采用0.5~1瓦/平方米。红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饮水不可中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观察护理。 对于肉用仔鸪,从一开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个小时,至16周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92%,公仔鸪达到0.6公斤,母仔鸪平均0.5公斤,即可上市。饲料转化率约为2.04:1。 饲养猎用鹧鸪,应在16~20周龄时上市,在经济上效益较高。 三、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鹧鸪0~8周龄可以成功地在多层笼内育雏或平面育雏。大部分商品鸡笼只要将笼底、食槽、饮水器略作改进即可。为减少足踝受伤,可在底部铺上0.6 厘米厚的网眼塑料网垫。至6周龄时应移入育成笼内或栏内进行饲养。 管理技术基本同雏家鸡。为防啄癖,在6~9日龄断喙,至6周龄再断喙1次。采用断喙机断去上喙1/4~1/3。如不断喙,也可穿戴特制塑料鼻环。 四、鹧鸪育雏的关键环节 近两年来,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的特种珍禽美国鹧鸪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养殖业日趋火爆。但是鹧鸪养殖并不像所说的那样简单好养,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养殖成功。现将鹧鸪育雏的管理关键介绍如下: 1、温湿度 ①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环节,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1~2周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②湿度 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 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相对湿度为55%~60%。 2、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密度 密度过大其活动场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使养殖成本提高。一般出壳至10日龄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龄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龄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 5、饮水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 6、开食 鹧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用手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m,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 7、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