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塔合一玻璃钢烟道生产厂家

厂商 :河北可耐特玻璃钢有限公司

河北 衡水
  • 主营产品:
  • 电厂脱硫喷淋管烟道
  • 玻璃钢管道加砂管道
  • 玻璃钢电解槽双层油罐
联系电话 :13903185243
商品详细描述
烟塔合一的环保与节能效果
  利用自然通风冷却塔巨大的热量,抬升排放脱硫后的净烟气,即称烟塔合一。在大多数情况下,烟塔出口混合烟气的抬升可促使污染物扩散,由于没有泄漏,保证了脱硫效率,有很好的环保效果;采用烟塔合一后,可省去净烟气的再加热部分,烟气系统阻力降低,增压风机电能消耗也降低,可降低厂用电率,同时回收进入脱硫系统的烟气余热,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燃煤量,因而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1 烟塔合一的现有工程实践
  烟塔合一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左右,工程实践开始于 80 年代的德国,90 年代发展迅速,目前在除德国以外的波兰、土尔其、意大利、匈牙利、希腊等国的 20 多个电厂均有烟塔合一的工程应用,单机容量从最初的 20 万千瓦等级的 Volklingen 电厂,发展到目前正在建设的100 万千瓦等级的 Neurath 电厂,世界上的总装机容量达到 3000 万千瓦。
  2 烟塔合一排放脱硫后湿烟气的原理
  利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排放脱硫后的烟气有其明显特点,与烟囱排放出烟羽相比,其烟团具有显著的热含量。热力引起的动力抬升作用冷却塔是烟囱排放的许多倍, 由此形成在弱风情况下冷却塔排放烟团明显的抬升。
  3 烟塔合一的环保和节能效果
  3.1 烟塔合一的环保效果
  观察表明,在不稳定的大气状况下,烟羽很容易抬升至较高的高度。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大气不稳定气象条件下,120m 高的冷却塔排放脱硫后烟气不比 240m 高的烟囱排放的落地浓度高。 这主要是在静风或小风气象条件下,冷却塔的抬升比烟囱略好所引起的。在出现最大落地浓度后,两种方式最终造成的落地二氧化硫浓度几乎完全相同,并迅速减少。
  采用烟塔合一后,原烟气直接经吸收塔净化后进入 FRP 烟道,通过烟塔排放,因而未脱硫净化的原烟气不会泄漏到已净化的净烟气中,和有泄漏率约 3%以上的 GGH 的 FGD 相比,可提高脱硫效率约 2%以上,因而保证了脱硫效率。
  3.2 烟塔合一的节能效果
  采用烟塔合一方式排放,其节能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 4 台机组总容量 1000MW 和 6000h 利用小时估算):
  (1) 取消了回转式 GGH,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净烟气的再加热系统的电能消耗,每年可节电约 360 万 kW.h。
  (2) 由于没有净烟气再热装置,和常规带 GGH 的脱硫系统相比较,烟气系统阻力大约降低了 1/4,增压风机的电机功率大约降低了 1/3,每年可节电 1600 万 kW.h; 综合(1)、(2),较常规带 GGH 脱硫系统的电厂,厂用电率降低了大约 0.4%。
  (3) 利用管式烟气冷却器回收进入 FGD 吸收塔的热量,提高了热的利用率,每台机组回收的余热量约 25GJ/h,全年 4 台机组可回收余热约 60 万 GJ,相当于全年可少用燃煤 5~6 万吨。
  4 烟塔合一的工程设计
  烟塔合一工程设计中,脱硫后的烟气通过玻璃钢烟道(FRP)进入自然通风冷却塔塔心排放,这是烟塔合一电厂的典型流程。
  烟塔合一工程设计的关键除烟塔筒壁的FRP烟道入口外,其他最重要的是FRP烟道和防腐处理。
  (1)FRP 烟道
  在设计烟道前,必须确认 FGD 出口烟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成分、温度、压力、流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玻璃钢烟道中排出气体的成分,因为这影响到耐腐蚀树脂的用量与厚度。
  FRP 烟道的内部防腐层、结构层和外保护层均用 DOW 树脂,只是厚度不同,各层的铺层设计不同,玻璃纤维的种类不同。
  铺层的设计是制作合格的 FRP 烟道的关键,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设计。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FRP 烟道极小的检修维护工作和超强的抗腐蚀能力,为脱硫后湿烟气输送到烟塔内,以及满足脱硫后烟气腐蚀性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2)烟塔的防腐
  烟塔的防腐是烟塔合一电厂的另一项关键技术,防腐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烟塔的安全运行。防腐采用乙烯基酯类树脂,外层为 2 层,厚度约 80μm,内层为 3 层,1 层基层+2 层面层,喉部以下约 200μm,喉部以上约 300μm。
  5 总结
  脱硫-烟塔合一工程是一项成熟的、集节能与环保于一体的先进技术,其主要特点如下:
  (1) 烟塔出口混合烟气的抬升可促使污染物扩散,由于没有泄漏,保证了脱硫效率,有利于
环保;
  (2) 采用烟塔合一后,可省去净烟气的再加热部分,烟气系统阻力降低,增压风机电能消耗也降低,可降低厂用电率,因而具有很大的节能效果,同时回收进入脱硫系统的烟气余热,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燃煤量。
  因此,在满足烟塔抬升的环境条件下,适当推广这项技术可推动节能与环保并重的清洁生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