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广州粤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主营产品:
- 高档观赏鱼锦鲤苗
- 超雄黄颡鱼(黄骨)苗
- 美国斑点叉尾鮰苗
联系电话 :18820404088
商品详细描述
供应黄骨鱼高产量养殖技术
黄颡鱼,俗称鮟丁鱼、黄姑、黄腊丁、黄鳍鱼等,种类较多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黄颡鱼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鱼、虾及软体动物,既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饲料,但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鲜活饵料。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第二节 池塘主养黄颡鱼
1. 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 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 面积2~5亩, 池底平32坦、淤泥10cm ~20cm、水深1.5 ~ 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 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 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 排干池水, 用生石灰125 ~ 150kg /亩 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 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 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5 ~ 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 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 培水, 过7 ~ 10天, 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 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 要求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 4cm的黄颡鱼夏花, 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 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 每亩再投放20cm 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 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 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 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 5天后开始驯化, 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 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驯化及投喂方法: 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 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 用细网布制成, 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 每天分2次投喂, 早上为7:00- 8:00 时, 投喂量占1/3, 傍晚18:00 - 20:00 时, 投喂量占2/3。驯化10天 后, 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 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 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 30%的豆粕、菜粕、花生粕、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当水温20℃以下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 水温20℃以上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 ~ 6%。
5.日常管理:掌握适宜水深, 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70~80cm, 以后随着水温提高逐渐加深到1.5~1.8m。控制池水肥度, 保持透明度在30~40cm, 定期加注新水, 一般每10~15天注水1次。调节池塘水质; 每半月用生石灰10kg/亩化水泼洒1次, 每月定期用杀菌药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1次。每月喂1次药饵料, 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四环素0.6g 投喂, 每天1次, 连喂3天。每池配1.54kW 增氧机1台, 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 合理开机增氧。
6.鱼病防治:养殖期间, 坚持!以防为主? 的方针。定期对水体、食物、鱼活饵料进行消毒, 并投放药饵。黄颡鱼常见病主要有肠炎, 出血性水肿病等。防治肠炎病,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蒜汁预防。治疗时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同时投喂磺胺胍药饵, 连续5天。治疗出血性水肿病, 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连用3天。同时在饵料中添加四环素投喂, 连喂5天。黄颡鱼是无鳞鱼, 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 它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 防病时要慎重。
第三节 鱼池中混养黄颡鱼
池塘中混养黄颡鱼有以下优点: 一是可以摄食池中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 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蚤等寄生虫, 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 每亩增养黄颡鱼200~250kg, 可增收几千元。
1.成鱼池混养:成鱼池混养黄颡鱼, 对池塘主养的鱼类品种没有严格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 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 等池塘均可混养黄颡鱼, 一般亩放黄颡鱼2000~3000尾, 规格3~5cm。
2. 亲鱼池混养: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 提高亲鱼池利用率, 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的小型野生鱼类。亲鱼人工繁殖后, 每亩可放养黄颡鱼3000~5000尾, 规格4~6cm。
3. 河沟混养:河沟中低值杂鱼较多, 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饵料, 一般每亩1000~2000尾, 规格4~6cm放黄颡鱼。
4.大水面混养:大水面(水库、湖泊) 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 既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 也不需另外投饵, 一般每亩3000~5000尾, 规格5~8cm。
第四节 网箱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网箱养殖, 既可采用大水面架设大型浮式网箱进行饲养, 也可采用池塘架设小网箱进行饲养, 这里介绍池塘小网箱养殖技术:
1.网箱设置
(1) 设置网箱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面积5~10亩, 水深2.0~2.4m。
(2) 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 网目规格为1.0~1.5cm, 网箱规格一般为4m*2m*2m。
(3) 网箱用6 根竹竿固定成型, 插入池塘中。网箱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
2.放养要求
(1) 放苗时间在6月初至7月底, 放养规格一般在5cm 左右, 放养密度40~50尾/m2。
(2) 饲料投喂与池塘养殖相同, 设置网箱的池塘要定期加注新水, 定期用生灰全池泼洒。早晚两次巡箱, 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 网箱内定期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泼洒, 进行消毒; 及时清除残饵, 定期清洗网
第五节 养殖管理中需注意如下事项
1、是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 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2、是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 合理确定放养规格和数量, 若密度过大, 规格过小, 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3、是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他肉食性鱼类, 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4、是养殖过程中, 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 说明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 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 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黄颡鱼饵料。
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机械损伤
(1)病因: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2)流行情况: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3)疾病控制技术: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或30%的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2、出血性水肿病
(1)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流行情况: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4)疾病控制技术: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的四环素制成药饵进行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的食盐。
3、水霉病
(1)病因:水霉菌
(2)症状: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而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
(3)流行情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4)疾病控制技术: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毫克/升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4、肠炎病
(1)病因: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3)流行情况: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4)疾病控制技术: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的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0.5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4~0.5克土霉素粉,连续投喂5~7天。
5、车轮虫病
(1)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引起。
(2)症状: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4)疾病控制技术:全池泼洒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苦楝树叶30公斤/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6、小瓜虫病
(1)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
(2)症状: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3)流行情况: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4)疾病控制技术:用福尔马林50~60克/立方米浸洗鱼体10~15分钟,同时,发病鱼池亦用福尔马林消毒;全池泼洒2克/立方米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7、锚头鳋病
(1)病因:由锚头鳋寄生引起。
(2)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鳋寄生。
(3)流行情况:4~6月是流行季节。
(4)疾病控制技术: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3~0.4克/立方米,疗效显著。
8、营养性疾病
(1)病因:饲料中的营养成份过多或过少,饲料成份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
(2)症状: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3)疾病控制技术: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第二节 池塘主养黄颡鱼
1. 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 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 面积2~5亩, 池底平32坦、淤泥10cm ~20cm、水深1.5 ~ 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 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 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 排干池水, 用生石灰125 ~ 150kg /亩 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 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 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5 ~ 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 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 培水, 过7 ~ 10天, 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 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 要求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 4cm的黄颡鱼夏花, 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 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 每亩再投放20cm 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 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 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 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 5天后开始驯化, 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 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驯化及投喂方法: 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 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 用细网布制成, 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 每天分2次投喂, 早上为7:00- 8:00 时, 投喂量占1/3, 傍晚18:00 - 20:00 时, 投喂量占2/3。驯化10天 后, 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 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 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 30%的豆粕、菜粕、花生粕、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当水温20℃以下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 水温20℃以上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 ~ 6%。
5.日常管理:掌握适宜水深, 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70~80cm, 以后随着水温提高逐渐加深到1.5~1.8m。控制池水肥度, 保持透明度在30~40cm, 定期加注新水, 一般每10~15天注水1次。调节池塘水质; 每半月用生石灰10kg/亩化水泼洒1次, 每月定期用杀菌药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1次。每月喂1次药饵料, 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四环素0.6g 投喂, 每天1次, 连喂3天。每池配1.54kW 增氧机1台, 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 合理开机增氧。
6.鱼病防治:养殖期间, 坚持!以防为主? 的方针。定期对水体、食物、鱼活饵料进行消毒, 并投放药饵。黄颡鱼常见病主要有肠炎, 出血性水肿病等。防治肠炎病,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蒜汁预防。治疗时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同时投喂磺胺胍药饵, 连续5天。治疗出血性水肿病, 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连用3天。同时在饵料中添加四环素投喂, 连喂5天。黄颡鱼是无鳞鱼, 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 它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 防病时要慎重。
第三节 鱼池中混养黄颡鱼
池塘中混养黄颡鱼有以下优点: 一是可以摄食池中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 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蚤等寄生虫, 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 每亩增养黄颡鱼200~250kg, 可增收几千元。
1.成鱼池混养:成鱼池混养黄颡鱼, 对池塘主养的鱼类品种没有严格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 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 等池塘均可混养黄颡鱼, 一般亩放黄颡鱼2000~3000尾, 规格3~5cm。
2. 亲鱼池混养: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 提高亲鱼池利用率, 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的小型野生鱼类。亲鱼人工繁殖后, 每亩可放养黄颡鱼3000~5000尾, 规格4~6cm。
3. 河沟混养:河沟中低值杂鱼较多, 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饵料, 一般每亩1000~2000尾, 规格4~6cm放黄颡鱼。
4.大水面混养:大水面(水库、湖泊) 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 既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 也不需另外投饵, 一般每亩3000~5000尾, 规格5~8cm。
黄颡鱼养殖效益的调查
自引进单雄性黄颡鱼以来,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通过走访2009年出鱼的客户,对他们的养殖效益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一、广东佛山养殖户A:
1. 养殖模式:池塘面积 | 8亩 | 收获日期 | 2009.4.25 | |
放苗数量(分塘后) | 22万 | 养殖周期 | 11个月 | |
放苗规格 | 3-4㎝ | 饲料品种 | 宜进牌黄颡鱼料 | |
放苗日期 | 2008.5.20 | 饲料用量 | 22吨 | |
放养密度 | 27500尾/亩 | 鱼苗价钱 | 0.2元/尾 |
2. 收获总结:
规 格 | 出鱼数量:尾 | 总产量(斤) | 亩产量(斤/亩) | 成活率(%) | 饲料系数 |
全部 | 约205998 | 31692 | 3961.5 | 93.6 | 1.38 |
3. 养殖成本与效益统计:
饲料成本(元) | 总计:125400 | 总 成 本 : 164460 元 | 总产值(元) | 344196.4 | |
每斤鱼:3.96 | |||||
综合成本:鱼苗、塘租、电费、药费、出鱼工人费用(元) | 总计:39060 | 净利润 | 斤利润(元/斤) | 5.67 | |
每斤鱼:1.23 | 亩利润(元/亩) | 22467.05 | |||
售出单价(元/斤) | 总利润(元) | 179736.4 | |||
11.35 |
二、湖北武汉养殖户B:
1. 养殖模式:池塘面积 | 1.3亩 | 收获日期 | 2008.1.25 | |
放苗数量(分塘后) | 6万 | 养殖周期 | 7个月 | |
放苗规格 | 3-4㎝ | 饲料品种 | 宜进牌黄骨鱼料 | |
放苗日期 | 2008.6.28 | 饲料用量 | 4.5吨 | |
放养密度 | 42000尾/亩 | 鱼苗价钱 | 0.2元/尾 |
2. 收获总结:
规 格 | 总产量(斤) | 亩产量(斤/亩) | 饲料系数 | |
总计: 6800 | 5230 | 1.43 | ||
3. 养殖成本与效益统计:
饲料成本(元) | 总计:25650 | 总成本:40650元 | 总产值(元) | 56000 | |
每斤鱼:4.2 | |||||
综合成本:鱼苗、塘租、电费、药费、出鱼工人费用(元) | 总计:13000 | 净利润 | 斤利润(元/斤) | 1.96 | |
每斤鱼:1.11 | 亩利润(元/亩) | 13346 | |||
售出单价(元/斤) | 10.5 | 总利润(元) | 17350 |
从养殖效益看,两位养殖户都属于高产高利润型并且都达到了50%左右的利润,在产量方面养殖了单性的雄性黄颡鱼亩产量达到了4500斤左右的水平,比养殖双性黄颡鱼产量超过了30%以上。两位养殖户的利润差异主要是由于黄颡鱼行情波动导致,受供需关系上市时间影响。适中养殖密度早日达到上市规格选择合适的上市时间以获取最高养殖利润。当谈到如此高产的养殖经验时,他们都共同强调了1个比较重要问题:选择高品质的单雄性黄颡鱼苗与科学投喂。两位养殖户选择的都是金牛水产单雄性黄颡鱼苗,他们都按照“四定”和“四看”原则进行投喂,根据鱼的生长状况而适当的增加投喂量,每天投喂1-2次,每次投喂控制在八分饱。
选择合适自己的养殖模式和优质鱼苗,加强养殖管理和水质调节,并抓住好市场时机,是保障最佳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希望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能为更多的养殖户朋友们提供参考。
黄颡鱼网箱养殖, 既可采用大水面架设大型浮式网箱进行饲养, 也可采用池塘架设小网箱进行饲养, 这里介绍池塘小网箱养殖技术:
1.网箱设置
(1) 设置网箱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面积5~10亩, 水深2.0~2.4m。
(2) 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 网目规格为1.0~1.5cm, 网箱规格一般为4m*2m*2m。
(3) 网箱用6 根竹竿固定成型, 插入池塘中。网箱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
2.放养要求
(1) 放苗时间在6月初至7月底, 放养规格一般在5cm 左右, 放养密度40~50尾/m2。
(2) 饲料投喂与池塘养殖相同, 设置网箱的池塘要定期加注新水, 定期用生灰全池泼洒。早晚两次巡箱, 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 网箱内定期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泼洒, 进行消毒; 及时清除残饵, 定期清洗网
第五节 养殖管理中需注意如下事项
1、是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 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2、是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 合理确定放养规格和数量, 若密度过大, 规格过小, 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3、是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他肉食性鱼类, 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4、是养殖过程中, 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 说明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 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 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黄颡鱼饵料。
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机械损伤
(1)病因: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2)流行情况: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3)疾病控制技术: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或30%的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2、出血性水肿病
(1)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流行情况: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4)疾病控制技术: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的四环素制成药饵进行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的食盐。
3、水霉病
(1)病因:水霉菌
(2)症状: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而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
(3)流行情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4)疾病控制技术: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毫克/升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4、肠炎病
(1)病因: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3)流行情况: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4)疾病控制技术: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的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0.5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4~0.5克土霉素粉,连续投喂5~7天。
5、车轮虫病
(1)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引起。
(2)症状: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4)疾病控制技术:全池泼洒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苦楝树叶30公斤/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6、小瓜虫病
(1)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
(2)症状: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3)流行情况: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4)疾病控制技术:用福尔马林50~60克/立方米浸洗鱼体10~15分钟,同时,发病鱼池亦用福尔马林消毒;全池泼洒2克/立方米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7、锚头鳋病
(1)病因:由锚头鳋寄生引起。
(2)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鳋寄生。
(3)流行情况:4~6月是流行季节。
(4)疾病控制技术: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3~0.4克/立方米,疗效显著。
8、营养性疾病
(1)病因:饲料中的营养成份过多或过少,饲料成份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
(2)症状: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3)疾病控制技术: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