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一种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的方法

厂商 :杭州沃腾膜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 主营产品:
  • 超滤膜设备
  • 膜分离设备
  • 纳滤膜设备
联系电话 :13819119128
商品详细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的方法,它是根据水体净化原理,在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前面增加一级生物净化制水单元,不用臭氧不用氯消毒,靠水中群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水中对人体有害污染物,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净水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水成本低,制出来的净水能让广大农村、乡镇人口喝得起、用得起;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将公开的生物净化制水单元和其常规净水处理单元,设计、制作标准的组合滤芯模块,按照净水处理工艺顺序,把上述组合滤芯模块,自上而下相扣成塔形净水装置,对不同水源、对不同客户要求,只要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更换不同工艺组合滤芯的模块,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
前序部分:一种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的方法,包括生物净化净水工艺(7)、预处理净水工艺(8)、膜处理净水工艺(10)、功能处理净水工艺(13)、终端处理净水工艺(16),以及这些净水工艺相组合的整体工艺;其中预处理净水工艺(8),膜处理净水工艺(10)、功能处理净水工艺(13)、终端处理净水工艺(16)为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所述生物净化净水工艺(7)是在常规净水处理工艺前面,增加的一级生物净化处理工艺(7),该生物净化处理工艺(7)不用投加混凝剂,不用臭氧,不用氯消毒,借助群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可去除原料水中的大颗粒、大胶体、悬浮物、细菌、病毒、隐孢子虫原虫、蓝藻的毒素,还可去除常规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去除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氨氮,铁和锰;所述预处理净水工艺(8)主要是采用投加混凝剂的方法,即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以破坏水中胶体的稳定性,使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絮凝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所述混凝处理工艺分为混合、反应、沉淀三个过程,现代水处理工艺大部分把这三个工序合在一起,放在澄清器中完成,是一种经典的水处理工艺,应用很普遍;由于饮用水水源有机污染严重,水源中存在的有机物对胶体具有保护作用,使给水处理增加一定难度,另外水中有毒的有机物也难以降解,具有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为了降低水中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日本和我国,都用加大混凝剂的方法来解决,国内外的专家都认为,水中有机物主要靠吸附、沉淀得以去除,这种方法称为强化混凝技术;但是,在水中投加混凝剂促使混浊物沉淀,与混凝剂没有反应的成分,比如异味的物质也能流到下一级,又因为水中有异味,所以必须添加活性炭除味设备;由于添加混凝剂不能去除细菌和病毒,所以必须投加氯来杀菌,氯在水中又产生消毒副产物,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必须又要加强投加混凝剂,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另外常规饮水处理使用的活性炭,属于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可以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色、嗅、味,但是活性炭也是细菌繁殖的大温床;所述的膜处理净水工艺(10)是常规净水处理工艺的深度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是指利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或无机材料制成的膜,是利用压力差为推动力可以把预去除的成分分离出去的方法,膜过滤技术已脱离了化学处理范畴,转入到物理固液处理领域,免除了化学处理产生的危害;膜过滤一般可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所述微滤可去除0.1?10微米的悬浮物、细菌,操作压力0.01?0.2MPa;所述超滤可去除0.01?0.1微米的胶体、细菌和病毒,操作压力0.2?0.4MPa;所述纳滤是一种特殊的膜,膜的表面带负电,可以去除任何大于1纳米的物质,纳滤在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也保留了水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和微量元素,在饮水工艺中广泛应用;所述反渗透,孔径小于1纳米,一般用来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不推荐用于饮水净化,因为反渗透膜操作压力较高(能耗大),水的回收率低,还有一个主要缺点是,反渗透膜在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也将水中有益的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全部去除;所述功能处理净水工艺(13)是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中的附加功能处理技术,采用的方法有:PH调节、矿化(如麦饭石、木鱼石、碧玺、氟石…)过滤、磁化、电磁化…,以获得饮水的特殊附加功能(如活性化、弱碱性化、小分子团小、能量化…);所述终端处理净水工艺(16),是净水常规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消毒技术;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的孢囊…,以防止通过饮水传染疾病(包括霍乱、伤寒、痢疾…),饮用水采用的消毒方法一般为:液氯(CL2)消毒、二氧化氯(CLO2)消毒、臭氧(O3)消毒、紫外线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具有毒性和“三致”效应的消毒副产物,所以氯和臭氧消毒一定要控制消毒副产物的浓度,对于氯消毒,饮用水水质主要控制三氯甲烷(THMs),臭氧消毒副产物主要控制溴酸盐和甲醛…,但是臭氧消毒副产物还有一部分不能被常规处理去除,因此臭氧消毒只能用于工业用水,不能用于饮用水消毒;目前,饮用水处理面临主要问题是: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水质稳定性;常规净水处理工艺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为30%,对病毒的去除率为55%,过滤后的水中贾第虫和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20%和29.3%,再加上供输配系统二次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将生物净化处理单元(7)和后续常规的预处理单元(8)、膜处理单元(10)、功能处理单元(13)、终端处理单元(16)相结合的组合处理工艺,将会解决上述饮用水处理面临的问题;这种组合的整体工艺将在饮用水净化领域和传统净水工艺,现难以满足现代人们要求,具有重大意义;特征部分:研究水源生物净化处理技术最早的国家是法国,后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中国的科研所相继开展水源的生物净化处理的各种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水源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就是根据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包括异养菌、自养菌、原生动物…)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为了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水体中的微生物群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来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去除常规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包括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铁和锰;生物净化起主导作用的是细菌,根据菌类合成代谢过程中能量和碳的来源不同,细菌又可分为异养菌和自养菌;其中异养菌是靠水中有机物被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进行代谢,需要有机物作为合成自身菌体碳源的一类菌,水中含氮的有机物(蛋白质)在异养菌产生的蛋白酶作用下进行水解,生成多肽和二肽,然后由肽酶进一步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为异养菌吸收,在异养菌体内以脱氨的方式继续被降解,生成相应的有机酸,这个过程需水中要有充足的溶解氧,水面要有充足的光照,而另一种自养菌是利用水中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为碳源、利用铵盐或硝酸盐为碳源来合成自身菌的菌类,硝化细菌是典型的自养型细菌,可长期在生物净化滤料中形成的生物膜生长,通过硝化过程可有效地去除氨氮,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所述的一种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规净水工艺前面增加的生物净化处理工艺(7);在生物净化模块较小的空间里,营造一个包括以进水口(2)、呼吸口(35)、透明塔盖(34)、日光灯(1)、沉淀槽(3)、沉淀槽溢流口(32)、生物净化槽(6)、载体填料、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水体中要培养的微生物为一体的生态平衡系统;所述净水模块是由共一个同心圆组成的二个不锈钢圆筒,模块内桶(5)下部装有载体填料,内桶上部装有沉淀槽(3),沉淀槽(3)上部装有包括呼吸口(35)和日光灯(1)的塔盖(34),模块外桶(4)可以安装其他部件;所述进水口(2)装在沉淀槽(3)上部;所述呼吸口(35),共计6个直径为12毫米的圆孔,等距安装在塔盖(34)上端;所述塔盖(34)是一种透明的玻璃钢压制而成,在白天可以引入阳光照射水面,为水中微生物制造光合作用工艺条件;所述日光灯(1),在晚上可照射水面,同样为水中微生物创造光合作用工艺条件;所述的日光灯(1),共计4盏5瓦日光灯,等距安装在塔盖(34)下端,日光灯(1)到照射的水面距离为30厘米,光照强度为1400?1500LUX(勒克斯),日光灯(1)电源为交流220伏50赫兹;所述沉淀槽(3),填料为粗河沙,采用自然重力沉淀方法使水浊度降到理想值;粗河沙直径为2?3毫米,所述粗沙层高,距所述的沉淀槽溢流口(32)6?8厘米;所述沉淀槽溢流口,当沉淀槽中水面超过溢流口时,水会自动溢流曝气给水中增加溶解氧;所述水中溶解氧为7.0?7.6mg/L;所述生物净化填料:细沙、生物陶瓷颗粒、活性炭颗粒,颗粒度分别为0.25?0.35毫米,2?4毫米,3?5毫米;所述原料水的水温为8?35℃;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常规处理净水工艺单元:预处理净水工艺(8)、膜处理净水工艺(10)、功能处理净水工艺(13)、终端处理净水工艺(16)设计制成了与生物净化工艺具有相同的连接部位形状、相同的尺寸、相同的尺寸配合,可以互换的配套的组合滤芯模块;所述生物净化工艺(7),根据水源水质不同与终端处理工艺(16)相组合,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所述生物净化工艺(7),根据水源水质不同与膜处理净水工艺(10)相组合,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所述生物净化工艺(7),根据水源水质不同与膜处理净水工艺(10)、终端处理净水工艺(16)相组合,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所述生物净化工艺(7),根据水源水质不同与功能处理净水工艺(13)、终端处理净水工艺(16)相组合,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所述生物净化工艺(7),根据水源水质不同与预处理净水工艺(8)、膜处理净水工艺(10)、功能处理净水工艺(13)、终端处理净水工艺(16)相组合成整体净水工艺,过滤多种水源成直饮水。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