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特

厂商 :深圳市天山情缘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 主营产品:
  • 鹿茸鹿血天山雪莲蜂蜜
  • 马肉鹿肉骆驼肉
  • 西域春牛奶
联系电话 :15013508890
商品详细描述
白酒(Chinese spirits)的标准定义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主要为粮谷)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优质白酒必须有适当的贮存期。白酒的贮存期,泸型酒至少贮存3~6个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贮存期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贮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国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无混浊,口味芳香浓郁、醇和柔绵、剌激性较强,饮后余香,回味悠久。中国各地区均有生产,以四川贵州、江苏、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产品最为著名。不同地区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独特风格。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蒸馏酒,据考证,是以发酵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果酒或黄酒。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编辑本段白酒历史

唐以前仅本土米酒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在商朝时代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但是,当时称为社会主流的是“杜康”,是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酿制而成的米酒。在汉、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药酒、果酒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

唐代传入暹罗白酒

  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可见唐代的时候烧酒已经从泰国传来。

元代传入印度白酒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明代时称白酒为火酒。

明代白酒自成体系

  1998年8月,在成都市锦江畔以外发现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遗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连续生产白酒长达800年的酒坊实证。我国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坂口谨一郎曾说中国创造酒曲,利用霉菌酿酒,并推广到东亚,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清代白酒发扬光大

  清朝是白酒发扬光大,逐渐替代“杜康”的朝代,现在绝大多数的蒸馏酒名牌都创始于清朝。

编辑本段含义


中国白酒(15张)
  白酒又名烧酒,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的白酒以其丰富多彩的香型风格闻名于世,而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在世界酿造业中更独树一帜。

编辑本段成分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

编辑本段香味

  白酒香味成分种类有: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化合物、缩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台物和呋喃化合物等。    醇类除乙醇外,最主要的是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在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正丁醇,属于醇甜和助香剂的主要物质来源,对形成酒的风味和促使酒体丰满、浓厚起着重要的作用;醇类也是酯类的前驱物质。    酯类是具有芳香的化合物,在各种香型白酒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形成酒体香气浓郁的主要因素,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    酸类主要是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机酸类,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后味。是影响口味的主要因素。    醛酮类化合物包括乙醛、2,3-丁二酮和3-羟基丁酮等。缩醛类 乙缩醛含量最多。4-乙基愈创木酚、苯甲醛.香草醛和酪醇等芳香族化台物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β-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而在米香型酒中次之。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和2,6-二甲基吡嗪。呋喃化合物中以呋喃甲醛较为突出,是酱香型白酒的特征成分之一。

编辑本段香型

十二种香型白酒

  以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来分,可以根据其特征分类,在国家级评酒中,目前业内公认的有十二种香型白酒,分别是:    1.酱香型:以贵州茅台酒、荣太和古镇古酒为代表。又称茅型。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   2.浓香型(大曲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又称泸型。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香味谐调等特点。   3.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   4.兼香型:以安徽口子窖为代表,其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富含陈香、醇甜及窖底香”。兼香型白酒的特点是酱浓谐调、幽雅舒适、细腻丰满、回味爽净、余味悠长、风格突出。    5.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绿忻庄
   贵州茅台酒
  园大米原浆酒为代表。口感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    6.凤香型:代表产品是西凤酒。以乙酸乙酯为主,一定的乙酸乙酯香气为辅。特点:清而不淡、浓而不艳,无色,入口突出醇的浓厚。挺烈,但是不暴烈,落口干净、爽口。    7.芝麻香型:此类酒淡雅香气,焦香突出,入口芳香,以焦香、糊香气味为主,无色、清亮透明;口味比较醇厚,爽口,有类似老白干酒的口味,后味稍有苦味。    8.豉香型:以御冰烧为代表。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边固态液态糖化边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    9. 特香型:以大米为原料,富含奇数复合香气,香味谐调,余味悠长。    10.药香型白酒--以贵州董酒为代表。亦称董型,其特点是清澈透明、香气典雅、浓郁甘美、略带药香、谐调醇甜爽口、后味悠长。   11.老白干香型白酒--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为代表,其风格特点是酒香清雅、醇厚丰满、甘冽挺拔、诸味协调、回味悠长。    12.馥郁香型白酒—以湖南酒鬼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浓郁中透出秀雅,入口绵柔甘冽,酒体爽净、回味悠长分类

分类引

  新中国成立后,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高梁酒”等名称。由于酿酒原料多种多样,酿造方法也各有特色,酒的香气特征各有千秋,故白酒分类方法有很多。    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将蒸馏酒分为中国白酒和其它蒸馏酒。    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其它蒸馏酒的定义是:以谷物、薯类、葡萄及其它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酿制而成的、高酒精度(含酒精18~40%)的酒.按所用的原料不同,又有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和其它蒸馏酒(如朗姆酒)。 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白酒种类。现代将白酒分为固态法白酒、固液结合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三类。

按所用酒曲分类

  在固态法白酒中主要的种类为:    (1)大曲酒    大曲酒,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大麦,加上 一定数量的豌豆。大曲又分为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一般是固态发酵,大曲酒所酿的酒质量较好,多数名优酒均以大曲酿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态发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麸曲酒   这是解放后在烟台操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别以纯培养的曲霉菌及纯培养的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间较短,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为多数酒厂为采用,此种类型的酒产量最大。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酿成的酒。    (5)其它糖化剂法白酒   这是以糖化酶为糖化剂,加酿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结合法白酒的种类有:   (1)半固、半液发酵法白酒   这种酒是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先在固态条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态、半液态下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这种白酒采用串香工艺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还有一种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兑白酒   这种酒是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液态发酵法白酒   又称“一步法”白酒,生产工艺类似于酒精生产,但在工艺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传统工艺,酒质一般较为淡泊;有的工艺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弥补。   此外还有调香白酒,这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调香白酒经调配而成,其典型代表是   半球王白酒

按酒的香型分

  这种方法按酒的主体香气成分的特征分类,在国家级评酒中,往往按这种方法对酒进行归类。    (1)酱香型白酒   也称为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发酵工艺最为复杂。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   (2)浓香型白酒   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等酒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发酵原料是多种原料,以高梁为主,发酵采用混蒸续渣工艺。发酵采用陈年老窖,也有人工培养的老窖。在名优酒中,浓香型白酒的产量最大。四川,江苏等地的酒厂所产的酒均是这种类型。   (3)兼香型:以安徽口子窖为代表,其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富含陈香、醇甜及窖底香”。兼香型白酒的特点是酱浓谐调、幽雅舒适、细腻丰满、回味爽净、余味悠长、风格突出。
   陕西西凤酒
  (4)特香型   惟“特香领袖”:四特酒独有,以整粒大米为原料,富含奇数复合香气,香味谐调,余味悠长,不上头、酒后不头痛,是酒之珍品。    (5)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绿忻庄园大米原浆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剂。    (6)清香型白酒    也称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采用清蒸清渣发酵工艺,发酵采用地缸。   (7)凤香型白酒   以陕西西凤酒为代表。其特点是醇香秀雅、醇厚甘润、诸味协调、余味爽净。   (8)药香型白酒   以贵州董酒为代表。亦称董型,其特点是清澈透明、香气典雅、浓郁甘美、略带药香、谐调醇甜爽口、后味悠长。   (9)豉香型白酒   以广东玉冰烧酒为代表。其特点是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厚甘润、后味爽净、风格突出。   (10)老白干香型白酒   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为代表,其风格特点是酒香清雅、醇厚丰满、甘冽挺拔、诸味协调、回味悠长。   (11)馥郁香型白酒   以湖南酒鬼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浓郁中透出秀雅,入口绵柔甘冽,酒体爽净、回味悠长   (12)芝麻香型白酒   以河南傅潭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澈透明、酒香幽雅、入口丰满淳厚、纯净回甜、余香悠长。

按酒质分

  (1)国家名酒   国家评定的质量最高的酒,白酒的国家级评比,共进行过5次。茅台酒、四特酒、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等酒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    (2)国家级优质酒   国家级优质酒的评比与名酒的评比同时进行。    (3)各省,部评比的名优酒   (4)一般白酒 一般白酒占酒产量的大多数,价格低廉,为百姓所接受。有的质量也不错。这种白酒大多是用液态法生产的。

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这是我国传统生产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过65度。    (2)低度白酒    采用了降度工艺,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按照化学原理分

  应分为:合成白酒、调和白酒、曲酶转化蒸馏白酒。合成白酒,是酒精、香精和水的合成液体。 调和白酒,是酿造基酒、酒精、香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曲酶转化蒸馏白酒,是经发酵、蒸馏酿造工艺凝成的酒液。“是否发酵蒸馏生成”和“是否添加化学香料”是区分其它白酒的重要依据,是否用“窖”发酵酿造是确定窖酒的标杆。
   中国窖酒

编辑本段名酒

贵酒

  贵酒是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酿制的,同时贵酒也是名垂史册的老字号酱香名酒,其前身可追溯至1569年贵阳府成立之时的手工酿酒作坊。即为享誉海内外的贵阳酒厂。解放后,在政府的整合下,集纳百家精粹而成的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大成之酿。   贵酒主要精选贵州高原上原产的糯红高粱、小麦以及来自山涧的山泉水为原料,由酿酒大师手工精酿而成。具有酒体醇和、酱香独具、回味甘甜、空杯留香的特点,为难得的酱香佳酿。

张家界酒

  张家界酒是由张家界广源酒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所用酿酒材料都是张家界山区的农产品。
  
住要成分:山泉水、高粱、玉米、糯米、小麦,用土家人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味道具有:醇厚、回味长、入口甘、下侯爽、不上头等特色

茅台酒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是酿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麦之魂,采天地之灵气,捕捉特殊环境里不可替代的微生物发酵、揉合、升华而耸起的酒文化丰碑。茅台酒源远流长。据史载,早在公元前135年,古属地茅台镇就酿出了使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盛名于世。   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
   茅台
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全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茅台酒的传统制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镇这块方圆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这精美绝伦的好酒。

西凤酒

  在洋洋大观的华夏酒林中,西凤酒名气仅次于茅台,被列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名酒之一。若按白酒的香型排座次,它却是独树一帜,乃东方酒之瑰宝。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灵山脚下的柳林镇。自古至今,民间就流传着:“柳林的酒,姑娘的手”的赞誉。意思是柳林的酒好,妇女的手巧(编织)。“柳林酒”即指酉凤酒。“佳酿西凤誉满天,香飘万里 醉半山”。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西凤酒属其它香型(凤香型)。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清宣统二年(1910年),西凤酒代表中国名产,参加南洋国际全业赛酒会,荣获
   西凤酒
银质奖,名扬海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展会上,获国际金奖殊荣,进入世界名酒之列;1928年获中华国货展览会银奖;1952年,全国第一次评酒会上,西凤酒与茅台、汾酒、泸州特曲齐名,被评为全国四大名白酒;1963年,全国第二次评酒会,又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1984年,全国第四次评酒会上,西凤酒重登国家名酒金榜,同年又获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1989年,在全国第五次评酒会上,新推出的55°、39°与原65°西凤酒,均被评为国家名酒,一举夺得3枚金牌,被誉为“三凤齐飞”;1991年11月,在北京展览会上,一乘威震海内外的仿“秦始皇铜车马”,驮着一坛容积为500毫升,醇香四溢,陈酿30年以上的黑釉刻花吐鲁瓶装特珍先秦古西凤酒,售价高达数千元,震惊了京华。这是中国酒苑之林中的一株佳丽,它为中华炎黄的酒文化竖起了不朽的艺术丰碑。

五粮液

  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这里雨热同季、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最适宜酿酒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有道是“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宜宾的酒文化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五粮液就是中国酒文化的提炼和结晶。
   五粮液
宜宾属南亚热带到暖湿带的立体气候,山水交错,地跨北纬27°50′-29°16,东经130°36′-105°20′,年平均气温在15℃-18.3℃间,全年降雨量高达1200毫米/年·平均,年平均相对湿度81-85%   ,年平均日照950-1180小时,常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土壤丰富,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等六大类优质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糯、稻、玉米、小麦、高粱等作物,这些正是酿造五粮液配方中的主要原料。特别是宜宾紫色土上种植的高粱,属糯高粱种,所含淀粉大多为支链淀粉,是五粮液独有的酿酒原料。而五粮液筑窖和喷窖用的弱酸性黄粘土,粘性强,富含磷、铁、镍、钴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镍、钴这两种矿物质只有五粮液培养泥中才有微弱量,其他酒厂的培养泥中都没有。这个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存。五粮液的生产需要150多种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发酵,因此,必须要有能适应150多种微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只有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才能找到。如果缺了这些环境,五粮液的酒味就没有这么全面,可以说,自然的天成给予了五粮液独一无二的天时地利之美,这使得五粮液更具独有性
   浓香型白酒-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双沟被誉为中国酒源头,坐落在淮河与洪泽湖环抱的千年古镇——双沟镇。   双沟大曲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并以品质优良的小麦、大麦、豌豆等制成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混蒸工艺,经人工老窖长期适温缓慢发酵分层出醅配料,适温缓慢蒸馏,分段品尝截酒,分级密闭贮存,经过精心勾兑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灌装出厂。
   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纯正、入口绵甜、酒体醇厚、尾净余长”等特点著称。古今文人墨客、将军、学者等也都为双沟酒留下动人的诗篇,如宋代的苏东坡、欧阳修、杨万理、范成大等,明代的黄九烟,当代的陈毅父子,叶圣陶、陆文夫、陈登科、茹志娟、绿原、邹荻帆等。在许多美好诗篇里,双沟美酒香透千百年的每一个日子。双沟大曲在历次展评会上也都获得不少奖项。清朝晚期(1910年),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79年被评为江苏名酒。1984年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曾参加南洋名酒赛,被评为第一名,并荣获金质奖章。建国后,在历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金质奖。1955年在全国第一次酿酒会议上,被评为甲等佳酒第一名。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79年被评为江苏名酒。1984年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浓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获金牌奖。1984年参加全国酒类质量大奖赛,双获轻工部的金杯奖。1988年获全国轻工出口商品优秀奖金牌。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1989年七月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89年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名酒,获金奖。1994年由中国食品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全国名优白酒检评中,双沟大曲继续保持国家名优酒称号。2001年荣获“中国十大文化名酒”称号。

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所产,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曾被列为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牌奖。1929年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1979年、1984年、1989年在全国第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90年获香港中华文化名酒博览会特奖和金奖。1992年获美国纽约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现今洋河大曲的主要品种有蓝瓷、天蓝、精制、八角、象耳五个品种。   洋河大曲以产地而得名,属浓香型大曲酒,系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大麦、豌豆制成的高温火曲为发酵剂,辅以闻名遐迩的美人泉水精工酿制而成。(俗话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纵观我国的名酒、优质酒,绝大部分用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尤其是晶莹甘美的泉水酿制而成。如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水源是由山泉汇流而成的赤水河,水清味美。四川泸州老窖特曲则是取用“龙泉井”之水。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靠的是崂山矿泉水绍兴加饭酒取用的是清澈如镜的鉴湖水。名垂千史的山西汾酒,用的则是杏花村清激甘醇的神井水;名扬五洲的洋河大曲,取益于清凉甘甜的洋河“美人泉”水。)由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沿用“老五甑续渣法”,同时采用“人工培养老窖低温缓慢发酵”、“中途回沙”、“慢火蒸馏”、“分等贮存”、“精心勾兑”等传统工艺和新技术,使洋河大曲日臻完美,形成了“甜、绵、软、净、香”的独特风格,“闻香下马,知味停车;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入水,游鱼得味成龙;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 洋河大曲酒液无色透明,醇香浓郁,余味爽净,回味悠长,被专家和广大消费者誉为浓香型大曲酒的正宗代表。

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产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的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一美称。   七、剑南春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绵竹,素有酒乡之称,这里不仅是中国名酒剑南春的故乡,也是川酒发源地之一。绵竹市因产竹产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产闻名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相传李白
   剑南春
  喝此美酒曾在这里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中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剑南春的酿造,是严格采取传统工艺,在千年老窖中微生物固态自然发酵而成,窖香浓郁,浑然天成,非假以数十上百年时日,不能达此境界。   贮藏是白酒传统工艺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俗话说,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贮藏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工艺过程,这种过程是复杂的、缓慢的物化反应过程,是传统白酒生产工艺不可缺少的工序。贮藏期的长短、贮藏容器材质的优良与否,与白酒储存后的质量密切相关。陈酿的酒要放在陶罐中,上用棕盖置于阴凉的房内,经过较长时间缓慢的物化反应,其味更醇、其香更浓。正是在经过如此多的繁杂工序之后,我们才能够一品剑南春的香醇、美味。

泸州老窖特曲酒

  泸州老窖特曲于1952年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国宝酒是经国宝窖池精心酿制而成,是当今最好的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四川泸州国窖广场,是具有400多年酿酒历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总资产近30亿元,生产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公司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老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窖”。以其独一无二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酿酒史上的奇迹。
   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特曲(大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被誉为“浓香鼻祖”、“酒中泰斗”。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1916年至1926年间相继获南洋劝业会、北洋劝业会一等奖章,上海展览会甲等奖状。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四大名酒之一。在以后的历届评酒中,都蝉联全国名酒称号,并多次荣获国家金质奖。屡获重大国际金牌17枚。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之一。经国家半球王口杯白酒,权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认定,泸州老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近年来,企业还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企业最佳综合经济效益500强”等荣誉称号。   泸州老窖以酒质优良名扬四海。泸州老窖酒之所以酒质优良,这和泸州地区优良的酿酒自然条件、陈年的老窖,精湛的工艺和考究的用料分不开。泸州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南部,气候温和,冬无严寒,雨量充足,空气湿润,这样的气候条件为酿酒微生物的繁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泸州用作窖池的黄泥细腻无沙,保水性强,筑成酿酒窖池即能保持窖内发酵产生的浆水不外泄,但渗入窖泥中的水份又足以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水分和营养的需要。时间愈长,窖泥内微生物繁衍愈多,产出和积累的香味物质也就愈多,窖池本身也就成了酿酒过程中自然生香的香源。而对于酿制原料及其处理办法的要求也很高。酿酒原料要求是本地产红壳糯高粱,酿造用水是龙泉井水,制曲的原料小麦要处理成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制曲的时间最好是伏天,酿酒用的糠壳也必须是二四瓣开的新鲜粗壳……。经过数百年酿酒生产,酿酒师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从选料、制曲、配料、发酵、蒸馏、储存、兑酒,每个生产环节都刻意求精,形成了一整套炉火纯青的精湛工艺。也正是这炉火纯青的精湛工艺,才使得泸州老窖酒获赠“此酒只应天上有,浓香绝拔冠天下”的赞誉。

汾酒

  (英语名称:CHINA SHANXI Fenjiu liquor/CHINA SHANXI Fen Jiu )山西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艺精湛,源远流长,以其清香、纯正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历史上,汾酒曾经过了三次辉煌: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晚唐时期,大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诗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为国争光 ,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佼佼者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连续五届被评为国家名酒。适量饮用能驱风寒、消积滞、促进血液循环。酒度38度、48度、53度。注册商标:杏花村、古井亭、长城、汾字牌。汾酒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清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获金牌奖,2010年荣膺“2010品牌中国华谱奖”。
   汾酒
杏花村汾酒不仅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而且是名酒之始祖,“最早国酒”,国之瑰宝,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犹如中华上空升起一颗闪亮的启明星!杏花村汾酒以悠久的历史文化驰名,更以精湛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夺魁,杏花村汾酒魅力四射:著名生物学家、白酒专家秦含章在杏花村汾酒的原产地杏花村所做的多项考察和多次试验,得出构成汾酒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在于杏花村地区的绿色酿酒生态,它的空气和土壤中含有多种极有利于汾酒微生物生长,经过一千多年的选择、淘汰、优化、繁衍,上百种微生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一个偷不走、搬不掉的唯一适合汾酒生产中含微生物生长的独特的“汾酒微生物体系”世代相传,这是杏花村汾酒的奥妙之一,也是他们最大的资源财富。

董酒

  董酒产于产于中国优质白酒核心区——贵州遵义,东接大娄山脉、西邻茅台镇,在遵义汇川区董公寺镇一带,距离遵义市区7.5KM,也是距离红色遵义会议会址最近的国家级名酒。它不仅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也是贵州省仅有的两大国家名酒之一。它是历代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根基的民族瑰宝,是承袭中国数千年酿酒文化脉络的真正活化石,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沉淀的中医养生文化,它是中国白酒行业中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产品。   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它香型。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董酒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艺简称为两小、
   董酒
  两大,双醅串蒸再经量质摘酒,分级陈酿,科学勾兑,严格检验,精心包装而出厂。喝起来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回甜,还有微微的、淡雅舒适的药香和爽口的微酸,酒体丰满协调。故被行家概括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而董酒也正是以“酒液晶莹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的特点,祛寒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宽胸顺气等功能。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名酒称号(在全国第二、第三届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1984年又获轻工部金杯奖,现如今已经远销港澳、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白酒不同于黄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极少量的,几乎不含维生素和等,所含有的仅是水和乙醇(酒精)。传统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饮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编辑本段适合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 35岁以上的男性和过了绝经期的妇女,每隔一天喝一小杯白酒,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 阴虚、失血及温热甚者忌服;生育期的男女最好忌酒。

编辑本段制作指导

  1. 烹调菜肴时,如果加醋过多,味道太酸,只要再往菜里洒一点白酒,即可减轻酸味。    2. 烹调中,用酒十分重要,酒能解腥起香,使菜肴鲜美可口,但也要用得恰倒好处,否则难以达到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3. 白酒对某些中药材中的营养成分有溶解作用,有利于饮用者的健康。    4. 空腹时饮酒更容易患肝硬化,这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更易使肝脏受损有关。    5. 饮白酒前后不能服用各种镇静类、降糖类、抗生素和抗结核类药物,否则会引起头痛、呕吐、腹泻、低血糖反应甚至死亡。

编辑本段食疗作用

  白酒味苦、甘、辛,性温,有毒,入心、肝、肺、胃经;   可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   主治风寒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编辑本段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他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通过跟踪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作业,从口授心传、灵活掌握到有文字资料传授。这些都使白酒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一批厂家成为我国酿酒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应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民族特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酒文化,使白酒行业发扬光大。

编辑本段有害成分

  在白酒生产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有害杂质,有些是原料带入的,有些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对于这些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它们在白酒中的含量。   (一)杂醇油   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过高,对人们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加剧。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丁醇、异戊醇的毒性较大。原料中蛋白质含量多时,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也高。杂醇油的沸点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点为78℃,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l℃),在白酒蒸馏时,应掌握温度,进行掐头去尾,减少成品酒的杂醇油含量。   (二)醛类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糠醛对机体也有毒害,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麸糠做辅料时,蒸馏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类含量皆较高。   白酒生产中为了降低醛类含量,应少用谷糠、稻壳,或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三)甲醇   果胶质多的原料来酿制白酒,酒中会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大,4—10克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于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白酒饮用过多,甲醇在体内有积蓄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极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发生急性中毒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胃部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中枢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眩晕、昏睡、头痛、消化障碍、视力模糊和耳鸣等,以致双目失明。   (四) 铅   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含量0.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以致死。铅通过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较少的,主要是慢性积蓄中毒。如每人每日摄入10毫克铅,短时间就能出现中毒,目前规定每24小时内,进入人体的最高铅量为0.2—0.25毫克。随着进入人体铅量的增加,可出现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手的握力减弱、贫血、腹胀便秘等。   白酒含的铅主要是由蒸馏器、冷凝导管、贮酒容器中的铅经溶蚀而来。以上器具的含铅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则器具的铅溶蚀越大。

编辑本段害处

  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    (1)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2)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就是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此外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还有多方面的损害。如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还有人注意到,长期大量饮酒,能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常饮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编辑本段储存与运输(安全性)

  按照GB 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规定,“含乙醇饮料(按体积比)乙醇≥24%,每一容器盛装>5L的”,属于第3类危险品-易燃液体,第3项-高闪点液体。HD3065。   白酒的储存与运输,应当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别是运输,应当由具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的企业承运。   
33551 含乙醇饮料[按体积比乙醇≥24%,每一容器盛装>5L的] 含酒精饮料 3065
注:各种酒精属于第2项-中闪点液体。   
32061 乙醇[无水] 无水酒精 1170

乙醇溶液[闪点-18~<23℃] 酒精溶液
变性乙醇 变性酒精

编辑本段酒德与酒礼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