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哈尔滨五常市生建米业加工厂
黑龙江 哈尔滨市- 主营产品:
- 黑龙江五常稻花香米
- 黑龙江五常大米
- 五常香米
联系电话 :15846085055
商品详细描述
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贡米”之称。
五常是从1835年开始种植水稻的,距今已有165年的历史。“绿办”主任吴景福局长介绍说,五常是从1993年提出绿色战略口号,率先举起水稻这面“大旗”,树绿色食品的品牌。当时五常有130万亩稻田(现在有160万亩),提出的口号是:百万无公害,10亿精加工,占领大市场,富裕老百姓。他们先从3个乡抓起,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流程,对水稻加工进行立项,到1994年10月就开始使用国家绿色食品的标志。此后,绿色基地不断扩大,1995年30万亩,如今已达60万亩。同时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大米精加工的3条生产线,年加工量15万吨。最具品牌效应的优质大米为“五优稻一号”、“五稻三号”和“富士光”。大米的色彩又是那么的绚丽多彩:白的晶莹剔透,黑的闪着泥土的光泽,绿的更是青翠欲滴。东北大米数五常为最,五常大米的名声播扬全国。然而,令五常人烦恼的事也接踵而至,市场上不是五常的大米也挂起了五常大米的牌子,假冒五常大米随处可见,最终导致五常的大米积压在粮仓里。五常人无奈笑叹:名牌好辛苦!他们多么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吃到真正的五常大米啊!
正是五常大米的优势,使五常出现了不少钟情于这片黑土地的新的“庄园主”。如今,五常的稻田全部分到农户家,自己投入,自己管理,优胜劣汰,大则越来越大,小则日益萎缩。外出打工的,出国挣钱的,都把稻田转包给了大户。规模较大的农户拥有稻田150亩以上。我在副市长阎中的陪同下,走向大田,走向农家,采访了五常镇新村村张瓦房屯的孙光浩。这位朝鲜族农民一家5口,1983年开始种地,10年后面积越来越大,现在成为拥有约260亩水稻田的“庄园主”。38岁的孙光浩高中毕业后考入航空学校,到部队当过飞行员,转业后就回农村种田。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稻田里收割。在金灿灿的稻浪中,孙光浩驾着联合收割机,那沙沙作响的收割脱粒声分明奏响丰收的乐曲。他种的全是优质稻,最忙时一天雇20来个劳工。除去投入及各种费用,孙光浩一年能赚5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在当地可谓是大户了。普遍来说,五常的农民要比五常城里人富。钟情于黑土地的孙光浩就这么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勤劳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握别孙光浩之后,副市长阎中告诉我,五常除了大米这个绿色食品的名牌之外,山产品的资源也特别丰富,山野菜、山野果、山药材以及菌类等绿色食品有几百个品种,就连低度古泉酒也于1995年成为全省白酒类产品中首家获绿色食品使用标志的绿色名牌产品。在我与阎副市长话别的那一刻,他诚恳地告诉我,五常市百业待兴,视投资者、合作者为上帝,视引资者为功臣,希望通过上海的新闻单位为五常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活动中,五常绿风优质米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常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目前中国仅有的7个大米名牌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中国名牌大米产品。
据了解,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活动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共同组织的,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名牌产品评选机构。
五常市是我国著名的大米产区,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及先进的生产技术,造就了五常大米的优良品质。为充分发挥五常大米的品牌优势,五常市于1999年成立了大米协会,同时组建了大型产业化龙头———绿风优质米开发集团。大米协会依法注册了“五常大米”产地证明商标。2001年,五常市开始整合稻米资源及品牌,凡是在五常划定产区所产稻谷,集中打“五常大米”一个品牌,根据不同品种,分别注册“五常大米”、“五常香米”、“五常糯米”和“五常黑米”四个商品名称,同时对全市稻米产业实行规范管理,从而使“五常大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3年,五常大米商品量达4亿多公斤,每公斤比其他大米售价高出0.12元,稻农增收5000多万元。
据悉,“五常大米”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证明商标。为依法制止商贩假冒“五常大米”现象,五常市大米协会在哈尔滨市工商局指导下,于1997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证明商标,2000年得到受理,今年7月21日获正式核准注册。
据介绍,根据产品的品质特征,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对“五常大米”证明商标使用地域作了明确划定:溪浪河、拉林河流域至红旗乡西城子村以东,苇沙河以
西,磨盘山以北,硕大户山以南。这个范围覆盖了五常市150万亩大米产区。
五常是从1835年开始种植水稻的,距今已有165年的历史。“绿办”主任吴景福局长介绍说,五常是从1993年提出绿色战略口号,率先举起水稻这面“大旗”,树绿色食品的品牌。当时五常有130万亩稻田(现在有160万亩),提出的口号是:百万无公害,10亿精加工,占领大市场,富裕老百姓。他们先从3个乡抓起,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流程,对水稻加工进行立项,到1994年10月就开始使用国家绿色食品的标志。此后,绿色基地不断扩大,1995年30万亩,如今已达60万亩。同时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大米精加工的3条生产线,年加工量15万吨。最具品牌效应的优质大米为“五优稻一号”、“五稻三号”和“富士光”。大米的色彩又是那么的绚丽多彩:白的晶莹剔透,黑的闪着泥土的光泽,绿的更是青翠欲滴。东北大米数五常为最,五常大米的名声播扬全国。然而,令五常人烦恼的事也接踵而至,市场上不是五常的大米也挂起了五常大米的牌子,假冒五常大米随处可见,最终导致五常的大米积压在粮仓里。五常人无奈笑叹:名牌好辛苦!他们多么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吃到真正的五常大米啊!
正是五常大米的优势,使五常出现了不少钟情于这片黑土地的新的“庄园主”。如今,五常的稻田全部分到农户家,自己投入,自己管理,优胜劣汰,大则越来越大,小则日益萎缩。外出打工的,出国挣钱的,都把稻田转包给了大户。规模较大的农户拥有稻田150亩以上。我在副市长阎中的陪同下,走向大田,走向农家,采访了五常镇新村村张瓦房屯的孙光浩。这位朝鲜族农民一家5口,1983年开始种地,10年后面积越来越大,现在成为拥有约260亩水稻田的“庄园主”。38岁的孙光浩高中毕业后考入航空学校,到部队当过飞行员,转业后就回农村种田。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稻田里收割。在金灿灿的稻浪中,孙光浩驾着联合收割机,那沙沙作响的收割脱粒声分明奏响丰收的乐曲。他种的全是优质稻,最忙时一天雇20来个劳工。除去投入及各种费用,孙光浩一年能赚5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在当地可谓是大户了。普遍来说,五常的农民要比五常城里人富。钟情于黑土地的孙光浩就这么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勤劳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握别孙光浩之后,副市长阎中告诉我,五常除了大米这个绿色食品的名牌之外,山产品的资源也特别丰富,山野菜、山野果、山药材以及菌类等绿色食品有几百个品种,就连低度古泉酒也于1995年成为全省白酒类产品中首家获绿色食品使用标志的绿色名牌产品。在我与阎副市长话别的那一刻,他诚恳地告诉我,五常市百业待兴,视投资者、合作者为上帝,视引资者为功臣,希望通过上海的新闻单位为五常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活动中,五常绿风优质米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常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目前中国仅有的7个大米名牌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中国名牌大米产品。
据了解,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活动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共同组织的,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名牌产品评选机构。
五常市是我国著名的大米产区,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及先进的生产技术,造就了五常大米的优良品质。为充分发挥五常大米的品牌优势,五常市于1999年成立了大米协会,同时组建了大型产业化龙头———绿风优质米开发集团。大米协会依法注册了“五常大米”产地证明商标。2001年,五常市开始整合稻米资源及品牌,凡是在五常划定产区所产稻谷,集中打“五常大米”一个品牌,根据不同品种,分别注册“五常大米”、“五常香米”、“五常糯米”和“五常黑米”四个商品名称,同时对全市稻米产业实行规范管理,从而使“五常大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3年,五常大米商品量达4亿多公斤,每公斤比其他大米售价高出0.12元,稻农增收5000多万元。
据悉,“五常大米”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证明商标。为依法制止商贩假冒“五常大米”现象,五常市大米协会在哈尔滨市工商局指导下,于1997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证明商标,2000年得到受理,今年7月21日获正式核准注册。
据介绍,根据产品的品质特征,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对“五常大米”证明商标使用地域作了明确划定:溪浪河、拉林河流域至红旗乡西城子村以东,苇沙河以
西,磨盘山以北,硕大户山以南。这个范围覆盖了五常市150万亩大米产区。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