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直缝钢管规格焊接

厂商 :聊城巨龙钢管有限公司

山东 聊城
  • 主营产品:
  • 高压锅炉管
  • 镀锌管
  • 石油裂化管
联系电话 :15206543833
商品详细描述
直缝钢管管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国家标准架子管每米的重量为0.00384吨,全管的实际重量:0.00384*钢管长度 1-6米半米一个规格,   厚度一般是2.4--2.7毫米   直径是48毫米   表面一般不处理,个别涂防锈漆   架子管   材质:Q195、Q215或Q235   规格:Φ3.0,Φ2.75,Φ3.25,Φ2.5   长度:1-6米半一个规格;可按照客户要求规格加工   执行标准:SYT5768-95 GBT3.
       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直缝钢管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5.60;  采用的钢管(mm):Φ48×3.5 ;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脚手架,直缝钢管,规格,焊接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4.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托梁材料为:12.6号槽钢;  5.楼板参数  钢筋级别:三级钢HRB 400(20MnSiV,20MnSiNb,20MnTi);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每层标准施工天数:8;每平米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mm2):360.000;  楼板的计算宽度(m):4.00;楼板的计算厚度(mm):100.00;  楼板的计算长度(m):4.50;施工平均温度(℃):15.000;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构件,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取单位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1.826 = 54 cm3;  I = 100×1.8312 = 48.6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1×1+0.35×1 = 2.85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  q2 = 2.5×1= 2.5 kNm;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2.85+1.4×2.5= 6.92kNm  最大弯矩M=0.1×6.92×0.252= 0.043 k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0.801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801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q = 2.85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2.85×2504(100×9500×.667)=0.002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V]=250 250=1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02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10×106 = 83.33 cm3;  I=5×10×10×1012 = 416.67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5×0.25×0.1 = 0.625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25 = 0.088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 = (2.5+2)×1×0.25 = 1.125 kN;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0.625 + 0.088) = 0.855 kNm;  集中荷载 p = 1.4×1.125=1.575 kN;  最大弯距 M = Pl4 + ql28 = 1.575×1 4 + 0.855×128 = 0.501 kN.m;  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1.5752 + 0.855×12 = 1.215 kN ;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 σ= M w = 0.501×.333×103 = 6.008 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6.008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0 Nmm2,满足要求!  3.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V = 1×0.8552+1.5752 = 1.215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 3 ×1215(2 ×50 ×100) = 0.364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 Nmm2;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为 0.364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0.625+0.088=0.712 kNm;  集中荷载 p = 1.125 kN;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V= 5×0.712× (384×9500×.67) +1125× ( 48×9500×.67) = 0.826 mm;  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 [V]= =4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826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4 mm,满足要求!  四、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12.6号槽钢;  W=62.137 cm3;  I=391.466 cm4;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0.855×1 + 1.575 = 2.43 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911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0.08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10.631 kN ;  托梁最大应力 σ= 0.911×=14.668 Nmm2 ;  托梁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  托梁的计算最大应力计算值 14.668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0.08 mm 小于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直缝钢管的自重(kN):  NG1 = 0.138×5.6 = 0.775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脚手架,直缝钢管,规格,焊接(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1×1 = 0.3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1×1×1 = 2.5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625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1×1 = 4.5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10.65 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10.65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8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89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1.5+0.1×2 = 1.7 m;  L0i = 1700 15.8 = 108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3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048(0.53×489) = 41.093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1.09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85;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06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85×1.006×(1.5+0.1×2) = 2.027 m;  Loi = 2026.587 15.8 = 128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06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048(0.406×489) = 53.643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53.64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七、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68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70 kpa ;   直缝钢管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0.4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42.6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0.65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  p=42.6 ≤ fg=68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脚手架,直缝钢管,规格,焊接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八、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