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相关配伍
1、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2、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
用法用量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作用:(1)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2) 扩张血管的作用
(3) 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4) 抗炎症作用
(5) 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6) 抗肿瘤作用;抑制疤痕增生
(7)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 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9) 保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