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曲阳县国邦雕塑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主营产品:
- 雕塑翻新
- 铜雕
- 抽象雕塑
2释义
编辑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
据成唯识论卷三载,阿罗汉通摄三乘之无学果位,故为佛之异名,亦即如来十号之一。另据俱舍论卷二十四举出,阿罗汉乃声闻四果(四沙门果)之一,为小乘之极果。可分为二种,即:(一)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者。(二)阿罗汉果,指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而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证入此果位者,四智圆融无碍而无法可学,故称无学、无学果、无学位;若再完成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之八圣道,以及无学解脱、无学正智等十种无漏法,则称为十无学支。
关于阿罗汉之语义,据大智度论卷三、大乘义章卷十七本、翻译名义集卷一、卷二等举出杀贼、不生、应供三义,称为阿罗汉三义,为自古以来最常见之说。即:(一)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二)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盘,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三)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梵语arhan,为梵语arhat(阿罗汉)之单数主格,意译受供养、受尊敬,故上述三义中,以应供一义较为适切。此外,慧远于大乘义章卷二十末亦以应化一切众生、断尽诸惑等四义解释阿罗汉。又善见律毗婆沙卷四则举出打坏三界车辐、远离一切恶业、无覆藏等五种阿罗汉之释义。
3特征
编辑据佛经记载,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后来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发展成十八罗汉。关于十八罗汉后来补上的两位罗汉,说法不一。
一说是著《法住记》的庆友和尚与译经和尚玄奘。前蜀张玄和五代僧人画家贯休分别画了十八罗汉图,宋代时,苏东坡分别为上述的画赋诗题赞。认为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七尊罗汉是“庆友尊者”,也就是《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尊罗汉是“宾头罗尊者”(为第一尊罗汉的异名。)一说是伽叶与布袋和尚。清朝皇帝乾隆则定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即伽叶尊者),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在民间工艺品的十八罗汉,多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生龙活虎,造像形象生动。
释迦牟尼身边十六个修行者。是佛经中提到最多的一组罗汉。佛涅槃后,曾令十六大阿罗汉永住间,济度众生。
现存最早记载所有十六罗汉名字的汉译佛典是《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由唐代高僧玄奘所译,难提密多罗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庆友”,十六罗汉即宾度罗跋惰、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里迦、伐罗弗多罗、戊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十六尊者。
由于十六罗汉的生平资料很少,自《法住记》译出以后,十六罗汉受到佛教徒的普通崇奉,其造像也逐渐流行起来,但是《法住记》中并没有对十六罗汉的的相貌进行具体描述,造像者根据佛教常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进行艺术夸张,塑造出了清奇古怪的罗汉形象。关于十六罗汉的图像,最早的是《宣和画谱》的记载,后梁张僧繇画有一幅十六罗汉像;关于十六罗汉的雕刻,最早的是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发愿造的十六罗汉圆雕坐像。此外,苏州用直保圣寺、山东长清灵严寺保存有北宋塑造的罗汉像。
4分类
编辑另就阿罗汉之种类而论,声闻四果中之阿罗汉,依其根性利钝之差别,可分为六种。据杂阿毗昙心论卷五、俱舍论卷二十五等所举,即:(一)退法阿罗汉,又作退相阿罗汉,指遭遇小恶缘即容易退失所得之果位者。(二)思法阿罗汉,又作死相阿罗汉,指由于忧惧退失果位而思自害者。(三)护法阿罗汉,又作守相阿罗汉,指能守护而不致退失果位者。(四)安住法阿罗汉,又作住相阿罗汉,指不退亦不进,而安住于果位者。(五)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六)不动法阿罗汉,又作不坏相阿罗汉,指永不退失所得之法者。
上述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为钝根者,故得时解脱或时爱心解脱,而后者系属利根者,故得不时解脱或不动心解脱。详言之,倘若能遇善因缘而得入定之解脱,称为时解脱;随时可入定,而无须等待某种特定因缘之解脱,称为不时解脱。又善护自己所得之阿罗汉果,并解脱烦恼者,称为时爱心解脱;不再由于烦恼而退失果位之解脱者,称为不动心解脱。此外,不动法阿罗汉以其利根之形成,又分为两种,即:(一)本来生就不动种性者,称为不退法阿罗汉、不退相阿罗汉。(二)由精进修行而达不动法者,称为不动法阿罗汉。此二者合上述之五者共为七种阿罗汉。若再加缘觉、佛,则总称九种阿罗汉,又称为九无学。
另据中阿含经卷三十、成实论卷一等所举,以慧解脱、俱解脱取代缘觉、佛,而形成另一种九无学。其中,藉智慧力以解脱烦恼之阿罗汉,称为慧解脱阿罗汉。若得灭尽定,而于心、智慧两方面悉皆解脱之阿罗汉,则称俱解脱阿罗汉。此二者再加无疑解脱阿罗汉(在俱解脱中通达一切文义,而得四无碍解者),则成三种阿罗汉。
5历史
编辑在中国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
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形像,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德性。
据法住记所载,十六尊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即:
(一)宾头卢跋罗堕阇、
(二)迦诺迦伐蹉、
(三)迦诺迦跋厘堕阇、
(四)苏频陀、
(五)诺矩罗、
(六)跋陀罗、
(七)迦理迦、
(八)伐阇罗弗多罗、
(九)戍博迦、
(十)半托迦、
(十一)罗怙罗、
(十二)那伽犀那、
(十三)因揭陀、
(十四)伐那婆斯、
(十五)阿氏多、
(十六)注荼半托迦。
十六罗汉为禅宗寺院主要之造像,呈清高脱俗,优闲自在姿态。十六罗汉之画像,尤以五代贯休之十六罗汉图与北宋之十六罗汉图(今藏于日本清凉寺)均为脍炙人口之作。此外,盛传于世间之十八罗汉图,即于十六罗汉加绘达磨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加绘降龙、伏虎二尊者。
6与佛、菩萨区别
编辑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佛
佛,是佛陀(Buddha)一辞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英文是Buddha。佛陀的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这是自觉。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凡是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
7十八罗汉
编辑十八罗汉(或称十八阿罗汉、十八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原为十六罗汉,但中国民间增加了两位罗汉,成为十八罗汉。首十六罗汉的名字早有佛经所载,但最后两位罗汉仍存不同说法。十八罗汉之说盛行于中国汉地。
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演变而成。据师子国庆友尊者《法住记》所载,佛陀临涅盘时,所嘱咐到世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是十六罗汉。《法住记》也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姓名。至于演变为十八罗汉的原因来源很多,其中一说指古代中国人认为“9”为吉祥数字,到唐朝以后才在十六罗汉加了两个尊者,凑成了十八罗汉。另一说推测,后人可能是将庆友尊者与玄奘也成为罗汉。流存至今的最后两位罗汉,出现原因和身份说法很多,已难以考证。
十八罗汉最后两位罗汉之厘定,现时仍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一般推断十八罗汉之出现时期,乃根据最早提及十八罗画像的文献《东坡文集》和相关画像。据《东坡文集》描述,北宋苏轼曾得一幅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罗汉图”,因而题了十八首赞《十八大阿罗汉颂》,但没有列出十八罗汉的名字。第二次描述见于《东坡文集》续集十,苏轼于清远峡宝林寺见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图”,再作诗题赞《自海南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且标出了罗汉名字。苏轼所记的第十七和第十八罗汉,分别是庆友尊者(《法住记》作者)和宾头卢尊者(十六罗汉之一——宾度罗跋罗惰阇的重复)。按苏轼所见的绘画作品推断,画家所处的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已出现了十八罗汉之说。
到宋代、元代后,十八罗汉之说已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连中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也出现「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故事。不过,宋代志盘撰《佛祖统记》认为,宾头卢尊者为重复充数;庆友尊者是《法住记》作者,故排除了两者。《佛祖统记》指,以正当名份受佛陀嘱咐的最后两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和君徒钵叹尊者。清朝的《秘殿珠林续编》中,乾隆题颂最后两位罗汉: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伏虎罗汉是弥勒尊者,并由章嘉呼图克图所考定。
藏传佛教主要是讲十六罗汉,但在一些地区也有十八罗汉的说法,相传是从中土传入的,最后两位指的是:达磨多罗(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
8大迦叶尊者
编辑迦叶又称摩诃迦叶,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出生于摩揭陀国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尊者于释尊成道后第三年皈依为佛弟子,精进修行很快即证入阿罗汉境地。
迦叶尊者,人格清高,常行头陀严谨修行。故称「头陀第一」。深受释尊敬重信赖,曾受佛陀分予半座礼遇。于释尊涅盘后,他领导着佛教僧团于王舍城,召集五百阿罗汉(圣弟子),由阿难尊者诵出经文,优婆离诵出律典,完成佛教第一次经典结集,对佛教贡献极大。
相传迦叶尊者传法阿难尊者,后来隐身入定于鸡足山中,等待弥勒佛降世时,将转交释尊衣钵给弥勒佛,并协助弘法教化方行入涅盘。迦叶尊者为禅宗第一祖,「拈花微笑」的典故,至今传诵不绝。在中国佛寺造像中,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常安奉在释尊像的身旁,成为「一佛二弟子」的庄严道场。迦叶尊者形象大多为年长的比丘形象,呈现出历尽沧桑、严谨坚毅的求道风骨注:注:头陀,意指修治身心,舍弃对食、衣、住等贪欲。一般称头陀行者为苦行僧。十二头陀行:(1)在阿兰若处,离世人居处而住于安静之所。(2)常行乞食。(3)次第食乞,乞食时不分贫富之家,而沿门托钵。(4)受一食法,一日一食。(5)节量食,指不过食,及钵中只受一团饭。(6)中后不得饮浆。(7)着弊衲衣,穿着废弃布所作之褴褛衣。(8)但三衣外,无多余之衣。(9)冢间住,住于墓地。(10)树下止。(11)露地坐,坐于露天之地。(12)但坐不卧,即常坐。至后世,头陀行则转为巡历山野而能耐艰苦之行脚修行之意或特指乞食之行者而言。
拈华微笑:指释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因了悟而破颜微笑之典故。相传有一次释尊在灵鹫山为众弟子说法,有大梵天王献金色波罗花,以表敬意。释尊默然不言,拈起金色波罗花向大众示意,在场众弟子俱不知释尊用意,百思不解默然之际,唯独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于是释尊当众宣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样迦叶尊者就成了与释尊心心相印的传法弟子。
9阿难尊者
编辑阿难全称阿难陀。意为庆喜,系释尊的堂弟。他聪慧博学善记忆,年青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侍者。对佛陀所说佛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尊者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眉目俊秀,行仪清净,虽已出家却常有妇女对他心仪好感,然尊者志操坚定,勤修梵行,终能广结佛缘度化众生。
阿难尊者,忙于僧团寺务,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涅盘时悲而恸哭;后受大迦叶尊者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结集经典会中,被指为诵出经文者,对于佛法经典之传持,功绩极大。尊者温和善良,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尊者即再三请求佛陀终蒙许可,故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巨。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再传法予阿难尊者,故阿难尊者为付法藏之第二祖。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阿难尊者通常雕塑成五官俊秀、行仪端详的年青比丘。与迦叶尊者一起胁侍在佛陀两旁。
10维摩诘居士
编辑维摩诘又称毘摩罗诘,意为无垢称、净名。为佛陀之在家弟子,是古印度毘舍离城的长者,他精通大乘佛教义理,修为高远,虽在俗尘,家境富有,婢仆成群,生活豪华,但经常出入寻常百姓、青楼酒肆,都是为教化众生而行的方便。
据维摩经载,彼尝称病,但云其病是「以众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请文殊菩萨及诸佛弟子前往问疾探访。在维摩诘居士的丈室里,文殊菩萨和维摩居士,以种种问答,敷演大乘佛教义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的智慧博学、无碍辩才,令佛弟子们等赞叹崇敬。
在中国维摩诘居士像,常表现为睿智博学的长者,头戴帽,身穿汉式袍服,左手执扇,目光炯炯有神,正视前方的文殊菩萨。维摩诘之居室方广一丈,身旁常有天女、化菩萨和弟子等。
11天王护法
编辑护世四王:又名四大天王,原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神将,后来佛教把他们作为护法天王。相传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腰上,他们各自率领神将眷属,守护四方天下。持国天王守护东方弗提婆洲;增长天王守护南方阎浮提洲;广目天王守护西方具耶尼洲;多闻天王守护北方郁单越洲。在中国民间,又称为「四大金刚」,并传说他们各司风、调、雨、顺之责。在中国佛教寺院大多有「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像,来保护寺院护持佛法。四大天王有誓,言:若有国王恭敬三宝,供养法师,躬迎说法,专念听受,以此因缘,我等与诸眷属必亦来闻,护法护国,令王及国民,一切具足,安稳无患。中国唐代时,天王像常出现在佛、弟子、菩萨像之最外侧,天王像往往是多尊造像不可或缺的题材。在唐代敦煌石窟的天王像,身躯魁武,气度饱满,头束发髻,横眉瞪眼、口开似吼状,一幅威风凛凛的气势,一手叉腰,一手握拳,两脚横跨在地神(夜叉)上。地神形态敦实,肌肉健壮,趴伏在天王脚下转身作挣扎状,表情憨趣。
12飞天
编辑飞于空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自古以来印度即盛行飞天之传说,故于各大佛教遗迹中,飞天之壁画、壁雕不乏其例。飞天欢喜赞叹佛事,飞行于虚空。身披天衣彩带、璎珞,手持乐器、香花、珠宝等来供养佛、菩萨,并听闻佛法,庄严佛国净土。中国的飞天常以少女来表现,面带微笑,身姿轻盈曼妙以天衣彩带飞扬,象征自由自在,是真善美的展现。在中国云冈、龙门石窟都有雕刻飞天,而更多学音乐、舞蹈者都想去敦煌看飞天。飞天可以满足人们对飞翔的渴望,人的心灵法喜充满时亦如同飞天般的自在喜悦,所以中国飞天融合了宗教意境之美。
图中飞天曼妙的身段,手持鲜花、乐器翩翩飞来,前往供养诸佛菩萨,听闻妙法,飘带迎风飞扬,体态优美的在空中起舞。
- 供应铜狮子 招财狮子 银行门口 吐财狮 纳财狮 定做 铸铜狮
- 供应石牌坊 汉白玉牌楼价格 花岗岩牌楼生产厂家 石牌坊雕塑
- 供应石雕地藏王雕塑 汉白玉地藏王生产厂家 青石地藏王 石雕地藏王雕塑价格
- 供应汉白玉三面观音 大型露天汉白玉三面观音雕塑 石雕观音价格
- 供应栏板 汉白玉栏板 河提护栏定制厂家 定做汉白玉小桥雕像
- 供应毛主席雕塑 毛主席胸像 汉白玉毛主席雕塑 石雕毛主席生产厂家
- 供应铜雕大象 铜雕大象雕塑 铸铜大象 铜大象定做价格 铸铜大象定做
- 供应自然石 风景石 灵璧石 门牌石厂家 大型风景石雕刻 影壁石 风景石定做
- 供应铜雕滴水观音 大型铸铜观音雕塑厂家 铜佛像价格 铸铜王母价格
- 供应石雕照壁 汉白玉影壁厂家 万马奔腾影壁生产厂家 四合院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