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东莞市小水滴水处理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主营产品:
- 重金属去除药
- COD去除剂
- 纯水设备
紫外线设备详细说明:
·紫外线杀菌设备具体配置:
1、紫外灯管
1.1灯管为低压高强汞灯,
1.2单根低压高强灯管波长为253.7nm,紫C输出功率不低于90%
1.3灯管丝采用特制合金钨丝,高熔点,沸点,不易蒸发,紫外灯管在自控模式下运行时保证至少9000小时寿命以上;
1.4电路连接部分在灯管一端
1.5紫外灯管为不产生臭氧类灯管
1.6灯管产地:美国
2、石应套管
2.1石英套管壁厚度为2.0mm;
2.2石英套管的紫外C穿透率不低于90%;
2.3石英套管一端为圆顶形封口端。
3.电子镇流器
3.1电子镇流器设计为高功率因素电子镇流器,功率因素0.98
3.2最高环境温度:60度
3.3若遇到任何一支紫外灯管失灵,电子镇流器会自行再启动两次
3.4每个电子镇流器独立控制一个紫外光灯管,提供每支紫外光灯的工作状况,灯光不工作时,控制柜上有声光报警。
4、电子镇流器柜
4.1镇流器柜体材质:碳钢喷塑
4.2柜体尺寸:根据实际工程核定
4.3防护等级:不低于1P54
·紫外杀菌器使用效果
①经紫外水消毒系统处理过的海水、淡水或者其他水体,其各式病毒、细菌去除率可达到来99.99%以上;
②在水体病毒、细菌除去率达99.99%以上前提下,每吨水处理成本在4厘至此1分钱人民币(取决水体干净程度);
③提高海水、淡水育苗,养殖成活率至今50%以上(取决无消毒时的存活率);
④加快养殖群体生长速度;
⑤提高育苗,养殖群体整体健康水平,培育出健康苗,健康成体;
⑥在不改变各种饮料以及其它流体食品的原有成份,味道和颜色的前提下,病细菌等致病体除去率可达99.99%以上;
⑦对游泳池水消毒采用紫外线前消毒处理,水中加氯含量可降至0.5毫克/升对病毒、细菌除去率达99.99%以上;
⑧对应用水终端加用紫外消毒,可达到直接应用水的标准;
⑨对城镇污水消毒,细菌总量降至200个/100ml以下,大肠杆菌20个/100ml以下。
99.99%以上;
·紫外线杀菌技术的优势
紫外C-消毒技术对细菌病毒以及其它致病体的消毒效果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紫外C-消毒技术具有下列明显的优点。
①高效率杀菌 :紫外C-消毒技术具有其它技术无可比拟的杀菌效率。下表列出紫外C-技术对常见几种细菌病毒的杀菌效率。由下表可见,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的杀菌作用一般在一秒以内。
②高效杀菌广谱性:紫外线技术在目前所有的消毒技术中,杀菌的广谱性是最高的。它对几乎所有的细菌,病毒都能高效率杀灭。并且对一些对人类危害极大的,而氯气以至臭氧无法或不能有效杀灭的寄生虫类(例如隐性包囊虫 cryptosporidium,贾第鞭毛虫giardia等)都能有效杀灭。
③无二次污染:由于紫外线技术可以被控制为仅仅是杀菌,并且不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因此它不会对水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不改变水中任何成分。
④运行安全、可靠:紫外C-消毒设备是一种对周边环境以及操作人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消毒技术。
⑤运行维护简单,费用低:由于九十年代对紫外核心技术的完善,紫外C消毒技术不仅消毒效率是所有消毒手段中最高的,而且消毒运行维护最简单,运行成本最低,在千吨处理量水平可达到每吨水4厘人民币甚至更低,因此,其性能价格比是所有消毒技术中最高的。它既具有其它消毒技术无法比拟的高效率,又具有成本和运行费低的优点。
⑥占地小,无噪音;运行基本无噪音,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干扰;
⑦连续大水量消毒:紫外C消毒技术的另一特点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连续运行。除定期需一、二小时以内的例行保养外,其最佳操作条件是24小时连续运行。大水量消毒是现代紫外的另一大特征。除了可以消毒小水量(每小时几十升),也可以消毒大水量。目前紫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已达到每小时6万吨。如果实际需要,还可以更大。
⑧应用领域广:在目前所有的消毒技术中,没有一种像紫外技术一样,具有如此广泛的应用领域。它不仅可以消毒淡水,还可以消毒海水;不仅可以消毒饮用水,还可以消毒废水。它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各样需要水消毒的领域。例如,养殖业海水消毒,贝类净化,农业加工用水,饮用纯净水,电子,医药,生物工业用超纯净水,各种饮料,啤酒以及食品加工,污水处理后的消毒,自来水消毒,游泳池,城市喷泉装饰用水,中央空调及电站等冷却水,和军事基地,舰船,潜艇用水等。
附:表:
种类 |
名称 |
100%杀灭所需时间(秒) |
种类 |
名称 |
100%杀灭所需时间(秒) |
细菌类 |
痢疾杆菌 |
0.15 |
细菌类 |
肠道发烧菌属 |
0.41 |
钩端螺旋杆菌 |
0.2 |
结核(分支)杆菌 |
0.41 |
||
嗜肺军团菌属 |
0.2 |
微球菌属 |
0.4-1.53 |
||
白喉杆菌 |
0.25 |
链球菌属 |
0.45 |
||
志贺氏菌属 |
0.28 |
沙门氏菌属 |
0.51 |
||
炭疽杆菌 |
0.3 |
鼠伤寒杆菌 |
0.53 |
||
破伤风杆菌 |
33 |
霍乱弧菌 |
0.64 |
||
大肠杆菌 |
0.36 |
肉毒梭菌 |
0.8 |
||
假单胞杆菌 |
0.37 |
葡萄球菌属 |
1.23 |
||
病毒类 |
柯萨奇病毒 |
0.08 |
病毒类 |
乙肝病毒 |
0.73 |
腺病毒 |
0.1 |
爱柯病毒 |
0.73 |
||
噬菌胞病毒 |
0.2 |
爱柯病毒Ⅰ型 |
0.75 |
||
流感病毒 |
0.23 |
脊髓灰质炎病毒 |
0.8 |
||
轮状病毒 |
0.52 |
烟草花叶病毒 |
16 |
||
霉菌孢子水藻类 |
毛霉菌属 |
0.23-4.67 |
霉菌孢子水藻类 |
青霉菌属 |
0.87-2.93 |
软孢子 |
0.33 |
产霉菌属 |
2.0-3.33 |
||
曲霉属 |
0.73-8.80 |
黑曲霉 |
6.67 |
||
青霉其它功菌类 |
0.87 |
大粪真菌 |
8 |
||
小球藻属 |
0.93 |
原生动物属类 |
4-6.70 |
||
绿肥藻 |
1.22 |
草履虫属 |
7.3 |
||
线虫卵 |
3.4 |
蓝绿藻 |
10-40 |
||
鱼类病 |
Fung1病 |
1.6 |
鱼类病 |
白斑病 |
2.67 |
病毒性出血病 |
1.6 |
感染性胰坏死病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