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简介
润滑剂是塑料加工配方中的主要组分之一,其作用在于改进熔体流动性能,防止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对设备、模具的表面粘附,有利于加工过程正常进行以及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等。润滑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作用各有不同。本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W型酯基润滑剂系列产品,属多官能团脂肪酸醇酯类聚合物,适应于PVC塑料制品,尤其是硬质、透明塑料制品的应用。
产品应用特点
1、改善熔体流动性,有利于复杂形状制品的挤出和注塑加工;
2、促进熔体塑化均匀,改善制品冲击强度和焊角强度;
3、改善制品外观和表面光泽度,透明性好;
4、抗析出,防粘模,可提高挤出速度,延长生产周期;
5、与PVC及其它助剂相容性好,中、后期润滑持效性强。
产品型号及适用范围
型号
|
适用范围
|
推荐用量(PHR)
|
W-60
|
透明制品内滑剂,尤其是型材、注塑件、共挤料用
|
0.2-0.8
|
W-74
|
透明制品内外滑剂,通用性
|
0.2-1.2
|
W-80
|
注塑制品内外润滑剂,偏内滑
|
0.2-0.8
|
W-80A
|
透明制品内外滑剂,尤其是注塑、软制品用
|
0.2-0.8
|
产品包装贮存
20-25kg/ 包,三层覆膜袋包装,运输和储存须防潮、防晒和防污。
润滑作用的多变性
同一种润滑剂的润滑作用会随着配方中添加量、其他助剂组成及加工条件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类型的加工设备、如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注塑、压延等,均要求各自不同的润滑平衡。同类设备不同生产厂家,甚至同一设备的新旧程度,对润滑平衡均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类型产品,如管、片、膜、异型材、要有各自不同的润滑平衡。断面复杂的异型材,挤出片材、注塑制品、中空制品、吹塑膜及高透明制品均要求有较高的塑化程度,好的熔体流动性,因而要求内外润滑剂,尤其是内润滑剂要多加一些。管材则对熔体粘度及流动性要求相对不高,塑化程度以60-70%为宜,外润滑剂可比内润滑剂稍多。注塑制品要求尽可能少用非极性外润滑剂,以减少对熔接痕强度的影响。这些使实际配方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如何判断内外润滑平衡
1、内外润滑均不足。特点是熔体粘度、塑化扭矩均较大,熔体黏壁现象严重,内表面不光滑。在转矩流变实验中转子上熔融料不好清理。严重的可能提前热分解,制品力学性能较低。内外润滑平衡,其熔融试验料易清理,转子表面不黏熔体料。
2、内外润滑剂均过量。塑化扭矩较小,有析出现象,虽然试样光滑,但力学性能较低,易脆,严重时试样表面有油腻感。
3、内润滑剂较少、外润滑剂较多。塑化时间明显延长,树脂内摩擦力大,易造成热分解。塑化扭矩增大,试样表面有油腻感,试样变脆,制品力学性能下降。
4、内润滑剂多,外润滑剂少。塑化时间明显缩短,造成高粘度熔体受剪切作用的时间过长,有严重的粘附现象,转子不好清理,也造成热稳定时间缩短,制品或试样表面不光滑,有分解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