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丝棉木
中文别名: 白杜、明开夜合
二名法: Euonymus bungeanu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卫矛目(Celastrales)
科: 卫矛科(Celastraceae)
属: 卫矛属(Euonymus)
种: 丝棉木(E. bungeanus)
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6~8米。树冠圆形与卵圆形,幼时树皮灰褐色、平滑,老树纵状沟裂。小枝细长,无毛,绿色,近四棱形,二年生枝四棱,每边各有白线。叶对生,卵状至卵状椭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缘有细锯齿,叶柄细长约为叶片长的1/3,秋季叶色变红。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7朵,淡绿色。蒴果粉红色,4裂片。种子淡黄色,有红色假种皮,上端有小圆口,稍露出种子。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生长习性
丝棉木为暖温带树种,产我国中部、北部各省,浙江、福建也有分布。喜光,稍耐荫,耐寒,亦较耐旱。适生于肥沃、湿润之地,中性土、微酸性土均能适应。根系发达,萌生能力强。
阳性树种,稍耐阴,对气候适应性很强,耐寒,耐干旱,耐湿,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深而发达,能抗风,根蘖萌发力强,生长较缓慢。对二氧化疏、氟化氢、氯气的抗性和吸收能力皆较强,对粉尘的吸滞能力也强。
栽培技术
繁殖
医药价值
以根、茎皮、枝叶入药。春秋采根,春采树皮,切段晒干。夏秋采枝叶鲜用。
【性味归经】苦、涩,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茎皮:止痛。用于膝关节痛。枝、叶:解毒。外用治漆疮。
【用法用量】0.2~1两。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常用选方
1、治风湿性关节炎:丝棉木根、虎杖根各一两,红木香、五加皮各五钱,烧酒一斤半至二斤,冬天浸一星期(夏天酌减),每次服一至二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膝关节酸疼:丝棉木根三至四两。加红牛膝(苋科牛膝)二至三两,钻地枫(五加科杞李参)一至二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空腹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3、治腰痛:丝棉木树皮四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衄血:丝棉木果实及根各二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5、治漆疮:丝棉木枝、叶适量煎汤熏洗;也可与香樟木等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6、治痔疮:丝棉木根、桂圆肉各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相关介绍
临床应用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丝棉木根3~4两,土牛膝5钱(鲜品加倍),每口1剂水煎服。疗程至少20天。治疗10例,均有趾端坏死,病程3~14年不等。治后随访6例(停药后3~24个月),其中基本痊愈者5例,进步1例。服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