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门铰链耐久性试验机

厂商 :东莞市利拓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 主营产品:
  • 拉力机
  • 力学检测仪器
  • 环境检测仪器
联系电话 :13922534049
商品详细描述

办公椅家具综合测试仪

产品特点:

1.试验方式为单缸往复疲劳测试、多缸协同往复疲劳测试、单缸静载荷测试。

2. 设定方式为计算机设定,试样损坏、达到设定次数、外界气压过低、达不到设定值时停机。

3.测试结果自动数字及曲线显示。

4.全闭环伺服控制,选用智能控制软件,每组气缸连接芯片,能实时监控气缸出力反馈至电脑以保证每次出力的准确性。

5.配电磁阀,调压滤油滤水双联,位置传感器等自动感测元件。

6.试件受损时可自动停止测试,试验次数可以0-999999次任意设定并到达次数后自动停机,中途停机或断电会自动保存测试结果。

7. 仪器采用自动上升下降装置,无需人工调节测试高度,左右调节通过直线导轨完成,只需轻轻推动即可。配有相对应的手控盒,方便调整装夹机构,无需跑到远处的控制台那里操作,基本一个人即可以装夹测试装置,省时又方便。

8.机械、程序须具备双保护功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误操作导致的升降系统和执行机构失效,保证设备安全。系统报警功能,异常情况和试验完成后自动智能报警。










利拓检测仪器办公家具检测设备大全

     1 靠背静态强度测试1(功能载重)

  承重890牛顿(200磅)一分钟没有耐用性耗损。

  2 靠背静态测试1(标准载重)

  承重1334牛顿(300磅)一分钟,没有造成完整结构的主要部分变化。

办公椅五爪抗压试验机

  3 五星爪静态测试

  以11120牛顿(2500磅)受压一分钟,没有造成完整结构的主要部分变化;然后移动重量及再次施重一分钟。施重期间,油芯不能接触测试平台。没有造成完整结构的主要部分变化。

  4 动态冲击测试(功能载重)

  5 动态冲击测试(标准载重)

  6 旋转测试

  载重102KG(225磅)360度旋转60000转,没有造成耐用性耗损。

  7 倾斜机构疲劳测试

  座位中心载重102KG(225磅)以10-30次/min速度,倾仰300000循环后没有造成结构耐用性耗损。

  8 冲击测试

  357KG(125磅)从1英寸(25MM)高出自由下落到座位100000循环冲击后没有造成耐用性耗损。

  9 座位前脚疲劳测试

  4每个座位前角载重734牛顿(165磅)20000循环后没有造成耐用性耗损。

  10 向后稳定性测试

  座位中心载重79KG(173磅),倾翻力作用于椅子靠背直至总重转移至向后支撑物,倾翻力不少于89牛顿(20磅)

  11 向前稳定性测试

  椅子脚轮以13MM的阻隔物阻隔,从椅子中心前缘的60MM处向下施以600牛顿力(135磅)。在没有倾仰下,座位应能承受20牛顿力

  12扶手垂直静态强度测试(功能载重)

  施重890牛顿力(200磅)一分钟,没有耐用性耗损。垂直载重均于127MM(5英寸)长明显最弱的点上。

  13扶手垂直静态强度测试(标准载重)《使用要求点》

  clause13.4载重1334牛顿(300磅)一分钟,没有造成主要结构变化。垂直载重均于127MM(5英寸)长明显做弱的点上。

  14 扶手水平静态强度测试(功能载重)

  水平由外向扶手最前点上载重445牛顿(100磅)一分钟没有造成耐用性耗损。

  15 扶手水平静态强度测试(标准载重)

  水平由外向扶手最前点上载重667牛顿(150磅)一分钟没有造主要结构变化。

  16 靠背疲劳测试

  座位中心载重102KG(225磅)向椅背中心垂直施力445牛顿(100磅)120000次循环,没有疲劳耗损《只适用于typel》

  17 脚轮疲劳测试

  座位栽种102KG(225磅)越过有3个障碍物的硬表面2000循环及没有障碍物的软硬面98000循环,没有疲劳耗损。在22牛顿(5磅)推力的循环测试后,脚轮不应该分离。

  18 扶手疲劳测试

  从10度角施力400牛顿(90磅)至每个扶手60000循环,没有结构破损及疲劳耗损。



利拓家具检测仪器是家具生产企业及质量监督部门理想检测设备


符合标准:本试验机仪据GB/T 10357系列标准设计制造。同时能满足ISO/DIS等国际标准

用途:适用于家庭,宾馆,旅馆,饭店等场合使用的桌类、椅凳类、床类、柜类等家具的出厂成品检测其强度、耐久性及冲击等性能,是家具生产企业及质量监督部门理想检测设备。   

原理:家具力学性能是模拟家具在正常使用和习惯误用时,各部位受到一次性或重复性载荷的条件下所具有强度或承受能力的试验。   

自成立以来,利拓检测仪器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借助国家多所工业研究院的理论知识和强劲的科研实力,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努力创造,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产品。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