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 :奥哲(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
北京 北京- 主营产品:
- 软文
- 电视媒体
- 杂志媒体
联系电话 :13716839910
商品详细描述
楚天都市报广告代理公司广告部电话
《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省级新型城市晚报,1996年11月12日创刊,其前身为创办8年、全国发行的《楚天周末》报,目前为4开16-32版。《楚天都市报》已成为武汉地区暨湖北全省发行量最大的日报,阅读率遥遥领先,其式的增长速度为报业罕见。《楚天都市报》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宗旨,并以实实在在的“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的追求为广大市民所称道,以满足读者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需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实用性突出为显著特点。
版面及发行
四开16-32 版,有彩版。主要版面有:要闻、综合新闻、经济新闻、大特写、文化新闻、国内、国际新闻及汽车、房地产、通讯、电脑、家电、时尚等专刊和各类副刊。 精品栏目有:《记者视角》、《社会观察》、《新闻追踪》等。 1999年7月发行量达80万份,其中省会武汉的发行量60万份。在省内相继建立了宜昌、襄樊、十堰、荆州、鄂州等地设立分印点,与武汉同时开印,使大部分地区读者与省城同时看上楚天都市报。主要地市也将陆续建立传版分印点。
读者及收益
《楚天都市报》除了进入千家万户,还大量进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了一 个文化程度高、决策能力和消费能力强的庞大读者群。其广告传播效果好,渗透力强,辐射面广,广告千人成本低,在湖北地区首屈一指。 《楚天都市报》广告经营业绩显著:1997年广告收入达1000万元人民币,1998年广告收入5000万,1999年截止7月份已达7000万,全年将达1.3亿。在湖北暨武汉地区报业竞争中创下了三个第一:发行量第一;阅读率第一;广告营业额第一。
社会活动
《楚天都市报》积极参与政治、文化、体育、公益等社会活动,如“楚天都市报情系中山舰万人免费参观”活动,“楚天都市报杯”少儿围棋活动,“楚天都市之夜”维也纳斯特劳斯节日乐团访汉音乐会、舞会,“楚天都市之夜”中央民族乐团访欧归来音乐会等活动,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及各界人士的赞誉。
编辑本段发行方式
《楚天都市报》每日凌晨出版,保证充分的当日新闻量,其巨大信息负载量,令其它日报难以企及。《楚天都市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敏捷简练的报道风格,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公正、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和倾心呵护百姓冷暖的无限真情,赢得湖北人民的拥戴,成为湖北及武汉地区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每天至少有500万人在感受她的精彩。由于印量巨大,为了确保报纸发行的时效性,《楚天都市报》在湖北媒体中率先实行同城分印,采用先进的卫星传版系统,全省10多个分印点同步印刷,5000多人的自办发行网络,保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投递上门服务。国内统一刊号:CN42-0035
编辑本段荣誉
《楚天都市报》获2008中国最受读者关注的都市报奖 2008年10月24日,由多位业界的知名专家、媒体、企业人士共同发起,传媒领袖网主办的首届“传媒领袖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近百位业界顶尖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在华跨国公司的总裁及传播负责人出席了峰会。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期刊研究所所长李频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峰会。 本次论坛还联合国内知名第三方调研机构和重点传媒院校的学者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国内媒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盘点。本次峰会共设六个奖项,包括2008中国最受读者关注的都市报,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2008中国最佳商业媒体,2008中国优秀创新媒体优秀总编辑奖,2008中国最佳公关团队以及2008中国杰出公关人士奖,以表彰这些团体和个人在过去一年中的成就和贡献。 《楚天都市报》获奖理由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省级新型城市晚报《楚天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是其办报宗旨,敏捷简练是其报道风格。办责任媒体,感受百姓情怀的《楚天都市报》深得湖北人民的拥戴,无论是广告还是发行,现在仍稳坐江城报业市场第一把交椅。
编辑本段宗旨
《楚天都市报》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宗旨,并以实实在在的“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的追求为广大市民所称道,以满足读者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需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实用性突出为显著特点。 《楚天都市报》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脑中有导向,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在:政府想做的,老百姓需要做的,媒体应该做的这三者交叉点上做文章。在新闻报道中努力实践“三贴近”,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取得了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据统计,楚天都市报到去年的9年时间,总共创造了32.43亿元的总收入,实现利税7.89亿元,上交国家税款2.06亿元。目前,《楚天都市报》的平均期发数近120万份,已连续几年进入全球日报发行量50强,入选全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20强,成为荆楚大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品牌”。
把好报纸导向
作为党的喉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一点杂音噪音难以避免,关键是要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 近10年来,《楚天都市报》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长期领跑同城同类媒体,其关键因素,就是高度重视并十分注意把好报纸导向,在办一份“党和人民都欢迎的报纸”诉求上达到高度一致。 1、唱响主旋律,并力争让正面报道悦耳动听,并为读者喜闻乐见。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楚天都市报》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努力提高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服务好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帮忙不添乱。 多年来,每当省市有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政策出台,我们都会全力以赴,选好角度,做好做足相关报道,配合和服务好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 3、精心组织策划,浓墨重彩做好做强重大主题和重点报道。 《楚天都市报》平时多以“小”见长:方便阅读版面小、浓缩信息篇幅小、家长里短事情“小”。 但创刊以来,我们一直追求小报大使命、大气魄、大格局。抓住重大历史性事件的良好机遇,向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激发千百万人的爱国热情--此时,楚天都市报又显得出奇的“大”:浓墨重彩块头大、字透纸背力度大、连篇累牍影响大。香港回归、三峡截流、“九八”抗洪、申奥成功、神舟飞天……在这诸多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报道中,本报一直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主线,对爱国主义的主题作了最深刻、生动的诠释,高扬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在读者的阅读口味愈来愈倾向于“耐嚼”的今天,单纯的“短、平、快”已难包打天下。力争将大事、百姓关注事、焦点事做足做好,做出底蕴,是我们的追求。
将服务性新闻、社会性活动做大做成品牌
“每月有活动策划,每周有报道重点”。在此报道思想的导引下,本报每年都要推出一系列重点报
《楚天都市报》
道和活动,并积淀成为固定品牌。 开展公益性活动,能够体现出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和爱心,拉近报纸与社会、与读者的距离。多年来,我们非常热心、非常神圣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困难群体、帮助弱势群体方面不遗余力。上到帮助孤寡老人,下到帮助孤儿院的孩子,还有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大学生求职,帮助民工讨工钱,我们每年都坚持不懈地做下来。 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已任,精心打造报纸文化品牌 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就成为了我们的宗旨。 首先,我们坚持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楚天都市报》的《楚韵》、 《汉味茶馆》等栏目,就是在弘扬、倡导、传播楚文化;《脸谱》、《百姓生活》等栏目,就是要“以民众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生活故事”,从而为读者喜闻乐见,成为品牌栏目。 其次,讲究文化的大众性。自创刊以来,已逐步形成“楚天都市之夜”、“楚天少儿诗歌朗诵大大赛”、“楚天杯”中小学作文竞赛等影响广泛的品牌活动,活跃了市民生活、培植了先进文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养。 2005年底,本报开评“2005,我们视野中的十大新闻人物和事件”,荆楚17万人次通过本报热线电话、手机和网上点击投票,评出了市民心目中的“十大新闻人物和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将把这类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做好服务读者、服务市民的大文章
创刊之初,《楚天都市报》就提出了四句话的服务方针:“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彰显了本报的情系之处。 1、 报纸从版面设置上,在日常报道中体现服务性 从创刊之日起,就密切注意在日常报道上服务市民,为此开通了数部24小时值班热线,方便读者反映民情民意。设置了专门的版面,如“热线出击”“生活服务”“楚天关注”“气象新闻”“健康新闻”“市民之声”等,既有新闻性,又体现了强烈的服务性。 2、在策划性报道中增强服务意识 除了在日常报道上体现服务性,楚天都市报还十分注重通过策划专门性的报道,为市民服务。一年一度的高考特刊,315维权行动,关注下岗人员的求职行动等无不如此。 3、服务更细更贴近 武汉的报业市场发达,竞争激烈。为了让报纸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我们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服务性,增大报纸的信息量。几年来,本报每年都进行改、扩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调整、充实、激活,形成新的新闻文化生产能,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不动摇,坚持信息量大、丰富不动摇。 同时,为了适应读者新的阅读要求,楚天都市报逐步将新闻纸分叠、按类排列,形成新闻“类群”,使报纸更具现代气息,同时方便读者阅读。 为了满足各地市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02年至2004年,楚天都市报报先后创办宜昌、襄樊、江汉、鄂东等4个地方新闻版,基本覆盖湖北省所有重点地区。她们以更贴近的服务、更丰富的信息量为特色,广受区域读者好评。
加强舆论监督,增强报纸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是整个新闻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对领导重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敢于进行监督,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敢于揭露,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的行为敢于批评,对于丑恶的社会现象敢于鞭挞,是使都市类报纸始终充满着蓬勃朝气,洋溢着战斗力的保证。 楚天都市报一方面不断改进“舆论监督打天下”的思维,另一方面排除“和谐就不要舆论监督”的思想干扰,坚持用健康的舆论监督影响社会舆论。 如何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但因舆论监督比较敏感,尺度难以把握,故风险较大。但我们知难而进,不断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楚天都市报正确处理“揭幕”与“结果”的关系。舆论监督类事件虽然来自于实际,但批评,不是打棍子、扣帽子,关键是要具建设性;报道揭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重在“结果”,而不是为了渲染事情本身。这是楚天都市报一向秉持的舆论监督报道方针。
加强制度建设,建章立制
1、本报将近十年来的规章制度集结成册,形成本报“基本法”,标志着本报的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迈向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事的新阶段。 2、举一反三,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抓往典型案例,找出问题症结,从工作环节和制度上堵塞漏洞,增强报纸公信力。本报抵制虚假新闻的一些举措和做法,已被中宣部新闻局《内部通讯》当作经验交流编发。 3、完善量化考核。本报从创刊起,一直对所有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意识,20005年,又对部门主任实行六个方面的量化考核。此举有效地克服了疲态,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激情,开创了人人“跳起来摘桃子”的新局面。 4、加强业务,打造过硬队伍。近几年,本报连续开展“质量年”活动,营造了学习、超越的氛围,形成“比、学、带、超”的业务竞赛。本报还多次请业内专家和资深记者为全体员工上课,提高了员工素质,提升了本报的办报质量和报道水平。
《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省级新型城市晚报,1996年11月12日创刊,其前身为创办8年、全国发行的《楚天周末》报,目前为4开16-32版。《楚天都市报》已成为武汉地区暨湖北全省发行量最大的日报,阅读率遥遥领先,其式的增长速度为报业罕见。《楚天都市报》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宗旨,并以实实在在的“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的追求为广大市民所称道,以满足读者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需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实用性突出为显著特点。
版面及发行
四开16-32 版,有彩版。主要版面有:要闻、综合新闻、经济新闻、大特写、文化新闻、国内、国际新闻及汽车、房地产、通讯、电脑、家电、时尚等专刊和各类副刊。 精品栏目有:《记者视角》、《社会观察》、《新闻追踪》等。 1999年7月发行量达80万份,其中省会武汉的发行量60万份。在省内相继建立了宜昌、襄樊、十堰、荆州、鄂州等地设立分印点,与武汉同时开印,使大部分地区读者与省城同时看上楚天都市报。主要地市也将陆续建立传版分印点。
读者及收益
《楚天都市报》除了进入千家万户,还大量进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了一 个文化程度高、决策能力和消费能力强的庞大读者群。其广告传播效果好,渗透力强,辐射面广,广告千人成本低,在湖北地区首屈一指。 《楚天都市报》广告经营业绩显著:1997年广告收入达1000万元人民币,1998年广告收入5000万,1999年截止7月份已达7000万,全年将达1.3亿。在湖北暨武汉地区报业竞争中创下了三个第一:发行量第一;阅读率第一;广告营业额第一。
社会活动
《楚天都市报》积极参与政治、文化、体育、公益等社会活动,如“楚天都市报情系中山舰万人免费参观”活动,“楚天都市报杯”少儿围棋活动,“楚天都市之夜”维也纳斯特劳斯节日乐团访汉音乐会、舞会,“楚天都市之夜”中央民族乐团访欧归来音乐会等活动,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及各界人士的赞誉。
编辑本段发行方式
《楚天都市报》每日凌晨出版,保证充分的当日新闻量,其巨大信息负载量,令其它日报难以企及。《楚天都市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敏捷简练的报道风格,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公正、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和倾心呵护百姓冷暖的无限真情,赢得湖北人民的拥戴,成为湖北及武汉地区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每天至少有500万人在感受她的精彩。由于印量巨大,为了确保报纸发行的时效性,《楚天都市报》在湖北媒体中率先实行同城分印,采用先进的卫星传版系统,全省10多个分印点同步印刷,5000多人的自办发行网络,保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投递上门服务。国内统一刊号:CN42-0035
编辑本段荣誉
《楚天都市报》获2008中国最受读者关注的都市报奖 2008年10月24日,由多位业界的知名专家、媒体、企业人士共同发起,传媒领袖网主办的首届“传媒领袖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近百位业界顶尖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在华跨国公司的总裁及传播负责人出席了峰会。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期刊研究所所长李频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峰会。 本次论坛还联合国内知名第三方调研机构和重点传媒院校的学者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国内媒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盘点。本次峰会共设六个奖项,包括2008中国最受读者关注的都市报,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2008中国最佳商业媒体,2008中国优秀创新媒体优秀总编辑奖,2008中国最佳公关团队以及2008中国杰出公关人士奖,以表彰这些团体和个人在过去一年中的成就和贡献。 《楚天都市报》获奖理由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省级新型城市晚报《楚天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是其办报宗旨,敏捷简练是其报道风格。办责任媒体,感受百姓情怀的《楚天都市报》深得湖北人民的拥戴,无论是广告还是发行,现在仍稳坐江城报业市场第一把交椅。
编辑本段宗旨
《楚天都市报》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宗旨,并以实实在在的“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的追求为广大市民所称道,以满足读者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需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实用性突出为显著特点。 《楚天都市报》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脑中有导向,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在:政府想做的,老百姓需要做的,媒体应该做的这三者交叉点上做文章。在新闻报道中努力实践“三贴近”,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取得了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据统计,楚天都市报到去年的9年时间,总共创造了32.43亿元的总收入,实现利税7.89亿元,上交国家税款2.06亿元。目前,《楚天都市报》的平均期发数近120万份,已连续几年进入全球日报发行量50强,入选全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20强,成为荆楚大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品牌”。
把好报纸导向
作为党的喉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一点杂音噪音难以避免,关键是要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 近10年来,《楚天都市报》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长期领跑同城同类媒体,其关键因素,就是高度重视并十分注意把好报纸导向,在办一份“党和人民都欢迎的报纸”诉求上达到高度一致。 1、唱响主旋律,并力争让正面报道悦耳动听,并为读者喜闻乐见。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楚天都市报》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努力提高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服务好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帮忙不添乱。 多年来,每当省市有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政策出台,我们都会全力以赴,选好角度,做好做足相关报道,配合和服务好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 3、精心组织策划,浓墨重彩做好做强重大主题和重点报道。 《楚天都市报》平时多以“小”见长:方便阅读版面小、浓缩信息篇幅小、家长里短事情“小”。 但创刊以来,我们一直追求小报大使命、大气魄、大格局。抓住重大历史性事件的良好机遇,向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激发千百万人的爱国热情--此时,楚天都市报又显得出奇的“大”:浓墨重彩块头大、字透纸背力度大、连篇累牍影响大。香港回归、三峡截流、“九八”抗洪、申奥成功、神舟飞天……在这诸多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报道中,本报一直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主线,对爱国主义的主题作了最深刻、生动的诠释,高扬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在读者的阅读口味愈来愈倾向于“耐嚼”的今天,单纯的“短、平、快”已难包打天下。力争将大事、百姓关注事、焦点事做足做好,做出底蕴,是我们的追求。
将服务性新闻、社会性活动做大做成品牌
“每月有活动策划,每周有报道重点”。在此报道思想的导引下,本报每年都要推出一系列重点报
道和活动,并积淀成为固定品牌。 开展公益性活动,能够体现出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和爱心,拉近报纸与社会、与读者的距离。多年来,我们非常热心、非常神圣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困难群体、帮助弱势群体方面不遗余力。上到帮助孤寡老人,下到帮助孤儿院的孩子,还有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大学生求职,帮助民工讨工钱,我们每年都坚持不懈地做下来。 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已任,精心打造报纸文化品牌 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就成为了我们的宗旨。 首先,我们坚持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楚天都市报》的《楚韵》、 《汉味茶馆》等栏目,就是在弘扬、倡导、传播楚文化;《脸谱》、《百姓生活》等栏目,就是要“以民众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生活故事”,从而为读者喜闻乐见,成为品牌栏目。 其次,讲究文化的大众性。自创刊以来,已逐步形成“楚天都市之夜”、“楚天少儿诗歌朗诵大大赛”、“楚天杯”中小学作文竞赛等影响广泛的品牌活动,活跃了市民生活、培植了先进文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养。 2005年底,本报开评“2005,我们视野中的十大新闻人物和事件”,荆楚17万人次通过本报热线电话、手机和网上点击投票,评出了市民心目中的“十大新闻人物和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将把这类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做好服务读者、服务市民的大文章
创刊之初,《楚天都市报》就提出了四句话的服务方针:“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彰显了本报的情系之处。 1、 报纸从版面设置上,在日常报道中体现服务性 从创刊之日起,就密切注意在日常报道上服务市民,为此开通了数部24小时值班热线,方便读者反映民情民意。设置了专门的版面,如“热线出击”“生活服务”“楚天关注”“气象新闻”“健康新闻”“市民之声”等,既有新闻性,又体现了强烈的服务性。 2、在策划性报道中增强服务意识 除了在日常报道上体现服务性,楚天都市报还十分注重通过策划专门性的报道,为市民服务。一年一度的高考特刊,315维权行动,关注下岗人员的求职行动等无不如此。 3、服务更细更贴近 武汉的报业市场发达,竞争激烈。为了让报纸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我们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服务性,增大报纸的信息量。几年来,本报每年都进行改、扩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调整、充实、激活,形成新的新闻文化生产能,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不动摇,坚持信息量大、丰富不动摇。 同时,为了适应读者新的阅读要求,楚天都市报逐步将新闻纸分叠、按类排列,形成新闻“类群”,使报纸更具现代气息,同时方便读者阅读。 为了满足各地市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02年至2004年,楚天都市报报先后创办宜昌、襄樊、江汉、鄂东等4个地方新闻版,基本覆盖湖北省所有重点地区。她们以更贴近的服务、更丰富的信息量为特色,广受区域读者好评。
加强舆论监督,增强报纸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是整个新闻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对领导重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敢于进行监督,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敢于揭露,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的行为敢于批评,对于丑恶的社会现象敢于鞭挞,是使都市类报纸始终充满着蓬勃朝气,洋溢着战斗力的保证。 楚天都市报一方面不断改进“舆论监督打天下”的思维,另一方面排除“和谐就不要舆论监督”的思想干扰,坚持用健康的舆论监督影响社会舆论。 如何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但因舆论监督比较敏感,尺度难以把握,故风险较大。但我们知难而进,不断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楚天都市报正确处理“揭幕”与“结果”的关系。舆论监督类事件虽然来自于实际,但批评,不是打棍子、扣帽子,关键是要具建设性;报道揭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重在“结果”,而不是为了渲染事情本身。这是楚天都市报一向秉持的舆论监督报道方针。
加强制度建设,建章立制
1、本报将近十年来的规章制度集结成册,形成本报“基本法”,标志着本报的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迈向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事的新阶段。 2、举一反三,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抓往典型案例,找出问题症结,从工作环节和制度上堵塞漏洞,增强报纸公信力。本报抵制虚假新闻的一些举措和做法,已被中宣部新闻局《内部通讯》当作经验交流编发。 3、完善量化考核。本报从创刊起,一直对所有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意识,20005年,又对部门主任实行六个方面的量化考核。此举有效地克服了疲态,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激情,开创了人人“跳起来摘桃子”的新局面。 4、加强业务,打造过硬队伍。近几年,本报连续开展“质量年”活动,营造了学习、超越的氛围,形成“比、学、带、超”的业务竞赛。本报还多次请业内专家和资深记者为全体员工上课,提高了员工素质,提升了本报的办报质量和报道水平。
相关产品推荐